伟大的长征过程中,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日前,国家京剧院将京剧《党的女儿》力推到首都舞台,以此向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先辈们致敬。主创人员表示,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希望用这样一出戏来传递长征精神,纪念为新中国诞生而做出牺牲的英雄们,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可以珍惜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演员走心,观众动情
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以江西为故事发生地,描写红军长征期间,白色恐怖下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建立基层党组织,坚持顽强斗争,讴歌了年轻的基层女共产党员最终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坚守革命信仰而献身的精神。
首演当天,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付佳、郭霄、查思娜、郭凡嘉等青年演员近乎完美地演绎了这台感天动地的大戏。台上演员走心,台下观众动情,“轻轻背起小娇儿”等唱段引得不少观众潸然泪下。老戏迷和新观众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党的女儿》的肯定。
深入老区,考察采风
作为国家京剧院2016年重点新创剧目,《党的女儿》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安排了采风,剧组策划、唱腔设计、音乐作曲、舞美设计、演员等主创人员及制作人一行10人先后赴江西南昌、瑞金、兴国、井冈山进行考察采风工作,力争达到剧目创作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结合。
一路上,主创人员先后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二苏大”旧址、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等,采访了解历史细节的相关人员,与党史研究人员座谈,收集历史文献、口述史录音、录像等历史资料,现场聆听了原生态的兴国民歌,在聆听苏区故事、感受苏区精神的同时,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
此次老区之行,给主创团队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编剧进行全方位改编
编剧李莉在身负多个创作任务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党的女儿》的创作,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剧本,获得了一致好评。
李莉几易其稿,与导演、作曲反复磋商,在歌剧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改编,保留人物设计和故事走向,“脱窠臼、密针线”纵向开掘,横向扩展,加深了情感的浓度,也使人物更加饱满,思想脉络更加清晰。
李莉表示:“这次接受国家京剧院《党的女儿》剧本创作,时间很局促,未来得及专程前往江西采风。但以前去过,因此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不陌生。尤其是之前给上海京剧院创作《浴火黎明》时,去重庆下生活,深为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人格修为和献身精神所感动。”
李莉认为,《党的女儿》在刻画革命英烈时,更注重描写人物的真实心路历程,不仅细腻地表现了母女、姐妹、夫妻等凡俗世情,同时还展示了坚守信仰、互为支援、不畏牺牲的大义之情。
导演们天天盯着排练
徐孟珂是该剧导演之一,创排期间他几乎天天披星戴月在排练场工作,忘记疲劳、放弃休息。他说,作为一名国家京剧院的党员,排演这样一部为国家、为党献礼的作品义不容辞。他说:“剧组全体同仁们怀着对红军无比的崇敬之情,在排练场战酷暑,不分日夜地创作排练,这种集体创作的精神正是我们国京的优良传统,我想这种集体精神不正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嘛!大家每每排练到动情之处都会暗自落泪,我想这不仅说明演员们认真地排练状态,更说明故事的本身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教育,珍惜今天的生活,不忘初心!因为我们都是党的儿女!”
另一位导演杨小青年逾七旬,年初刚刚做过膝盖手术,她在恢复期忍着疼痛,凭着助行器、拄着拐杖,多次往返北京,与其他主创展开深度的二度创作,经常一谈就到深夜,废寝忘食。两个月的排练时间,她天天盯在排练场。杨小青半开玩笑地说:“我最讨厌别人说我辛苦。不辛苦我来干吗?我就是来辛苦的!两个月算什么,磨一个好戏一年也不长。”
说到这部戏的现实意义,杨小青表示:“《党的女儿》不光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对我们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部戏要唤起人们对党、对信仰、对人性的坚定信念,要让观众看到精神层面的坚守,开掘人性的深度和复杂性。”
据悉,现代京剧《党的女儿》10月22、23日将再次亮相梅兰芳大剧院。
《党的女儿》制作人吕树佳: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根据阎肃(执笔)、王俭、贺东久、王受远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就是其中之一。剧中的人物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以坚定的信仰为追求伟大理想而奋斗,以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毅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征精神。《党的女儿》以这种精神教育一代代后人记住革命的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年轻演员郭霄:通过这次现代京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多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我,牺牲了亲人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生活。通过排演,我体会到了长征精神,要用坚定的意念坚持自己的理想,将这种精神用在当下的工作和学习中,珍惜前辈们为我们创造的这一切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