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演
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太阳的女儿》是精神也是传承
“慧敏,他抱起你以后你不要一下子就下来,要带入一点情绪把动作放慢一点再下来”,联排过后,吴庆东穿梭在排练厅中,把刚才看到的一些问题对应相应演员又逐个交代了一遍。在《太阳的女儿》中,格桑卓嘎大多数是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进行把控,而总导演吴庆东更多的是对于舞剧整体的把控。如何排练出好的舞剧,出身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吴庆东是行家。
三年前为了《太阳的女儿》,吴庆东从北京只身来到西藏担任总导演,从此,西藏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初到西藏,吴庆东很快便和自治区歌舞团的师生“打成一片”,然而,虽然大家在生活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但对于艺术上的观点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在吴庆东看来,舞剧的精髓就是讲好故事,故事要动人,要有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核。“西藏的历史是曲折的、波澜壮阔的,从黑暗到光明是一个180度的转变。农奴才过去60多年,现在七八十岁的人以前都可能是农奴,解放后大家都做了主人,自由平等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故事非常容易打动人。”吴庆东坦言,自治区舞蹈团的演员在舞蹈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欠缺一些塑造人物的能力和戏剧性。“我和自治区歌舞团的师生共同研究、磨合,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吴庆东说,“刚开始大家都不太认可这种艺术形式,认为又没歌又没舞的,后来我们一起去采风、研究人物、看各种展览,大家逐渐对舞剧产生兴趣,到现在可以说是深深地喜欢上舞剧了,我也从西藏优秀灿烂的民族歌舞艺术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吴庆东在《太阳的女儿》节目册的最后一页写下了这样两句话:你给我一双眼睛,让我看到前行的路,你给我一缕阳光,心里从此有了希望。在他看来,《太阳的女儿》承载的使命和精神内核非常厚重。“我们这部剧并不是普通的才子佳人,我们是讲了一个民族的命运,通过塑造一个人物卓玛表现出来,卓玛出身农奴,她弟弟和妈妈都在旧社会中被害死了,连活着的权利都没有,解放军来了和平解放了西藏,为西藏人民修路谋幸福,纯真的爱情使卓玛走上了革命道路,她的孩子又继承了父亲的道路,继续为西藏人民谋福利,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