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艺迎来甲子院庆

2016-06-01 09:1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儿艺迎来甲子院庆

今天(6月1日)是中国儿艺建院60周年。昨天上午,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聚一堂的院庆大会在中国儿童剧场举行。默默奉献的儿童剧舞台同成人剧不同的是,观众很难记住演员的名字,孩子们追逐的也是角色,但年龄跨度从20出头到97岁的儿艺三代艺术家,却一直信守“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承担着让美好进驻孩子童年的使命。

一段详实的纪录片过后,中国儿艺60年的风雨历程一目了然。曾经在《马兰花》中饰演小猴的80岁老艺术家覃琨,动情回忆了剧院60年间的过往,“记得我们的第一任院长任虹曾经跟我们说,剧院应该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有艺术家感情的教育家,另一类是有教育家思维的艺术家。那时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要练功,昆曲大家韩世昌、白云生等给我们上昆曲课;老舍先生写了《宝船》的剧本,还亲自来排练场进行剧本朗读;马少波先生排《岳云》时,李少春、张云溪等名家来给我们上武功课。此外,还有美术课、芭蕾课等等。那时的大导演孙维世、欧阳山尊、舒强、吴雪等都来给我们进行过教学式排戏。”而曾经在《马兰花》、《特殊作业》等多部儿童剧中担纲主角的马彦伟作为青年演员代表,称自己从1999年进入中国儿艺,跟随伙伴们走进过最普通的学校操场、村口田边,走进了广袤的新疆、雪域高原,走进了打工子弟学校和地震灾区的废墟,更走出过国门……“但无论在哪里,每当看到台下无数清澈的眼睛注视着舞台,小观众跟随剧情起伏和人物命运欢笑、思索、感动,我就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而1956年就参加工作的剧院老员工,还接过了特别制作的纪念证书和纪念章。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更是一语中的:“儿童剧不是小儿科,剧场也不是游乐场”,儿童剧的品质决定着未来一代的价值观与信仰塑造。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郭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