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士者之风 满门俊秀(3)

2016-04-26 08:4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 士者之风 满门俊秀

“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

梁启超的长孙梁从诫曾经自嘲,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梁启超作为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一心救国。戊戌变法失败,被迫逃亡日本。1912年,从日本回国后,又试图积极从政。但主张“君主立宪”与时局不合,在之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梁启超”这个名字,与“保皇党”相连,他的家人更因此在特殊时期受到诸多牵连。

然而,梁启超曾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他一生中稳定不变的是爱国之心未变。

梁思礼曾经回忆,饮冰室给他最深的印象是镶有彩色玻璃圆顶下面的前厅挂着一幅一米左右的巨幅蔡锷将军肖像。他身着北洋政府时代的军礼服,仪态英武端庄。蔡锷是梁启超最得意的门生,曾经在此处与梁启超一起密谋护国大计。

1915年,袁世凯欲恢复帝制。梁启超和蔡锷等反对袁世凯称帝。梁启超在饮冰室写下《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还没发印,袁世凯有所耳闻,托人送来二十万元贿赂梁启超。梁启超拒绝了袁世凯,并将此文抄录一份寄给袁世凯。愤怒的袁世凯遣人威胁,谓:“君亡命已十余年,此种况味,亦既饱尝,何必更自苦。”

梁启超笑着回复来人:“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中也。”蔡锷临行托病,称将往日本疗养,实际上在夜间从梁启超家易装而行。蔡锷首先在云南发起反袁的护国战争,在全国各界声讨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下令撤销帝制,3个月后袁世凯抱病而亡。

然而,梁启超的第二任妻子王桂荃却因为是“保皇党梁启超的老婆”而遭到噩运。十年浩劫,梁家的全部财产被抄尽,手帕胡同的住房被侵占,85岁高龄还要每天出来扫街。此时,她已是肠癌晚期,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折磨。去世时,她孤单一人,因为她的儿女们不是“反革命”,就是“反动学术权威”,无一幸免。梁思礼曾说,自己最伤心的事,是“文革”中母亲受迫害致死,当时因行动受限,未能为她收骨灰。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1972年,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当年,年轻的母亲林徽因为初生的梁从诫写下这首诗。梁从诫曾是历史学家、出版社编辑。1979年、1980年,他有两次在北京为美国访问团会见邓小平做翻译。1993年,梁从诫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活动,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自然之友”成立后,他辞掉了公职,抛弃了待遇,先后开展了保护川西洪雅天然林、滇西北德钦县原始森林滇金丝猴、藏羚羊等工作,并参与可可西里地区的反盗猎行动。

梁从诫之子梁鉴说,“梁家几代人,体现着知识分子的良知,有‘士风’。”对孩子品行的要求上,梁家的教育更倾向于传统的中国士人。梁启超曾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