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士者之风 满门俊秀

2016-04-26 08:4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 士者之风 满门俊秀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京逝世。

51
在子女中,梁思礼(左)与父亲梁启超长得最为相像

梁思礼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这位被梁启超爱称为“老白鼻”(baby)的小儿子,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

在梁思礼书房,摆放着一套《饮冰室合集》。合集旁是梁启超的小型塑像和一只白色的小老鼠塑像。梁思礼属鼠,小老鼠的头朝向梁启超的塑像,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与崇敬。

有人曾经问梁思礼,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是什么?他回答说:“爱国。”“爱国救国”就像梁家九子女的胎记,也是梁家子孙不忘的训诫。

本版悼梁思礼先生的同时,也为您讲述这个家族令人动容的故事。

梁启超没有遗憾了

梁启超生前,一直遗憾他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是学自然科学的,曾于1927年给海外的孩子们写信说:“我想你们兄弟姐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的憾事。”没想到,他去世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实现了他的遗愿。

梁启超的曾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孙梁鉴提起自己的“八叔公”梁思礼,总觉得带着一丝神秘。因为梁思礼所做的工作牵扯到国家机密,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具体做哪些工作。“家里人都明白,他不说,我们也不问。”

上世纪50年代初,梁思礼还很年轻,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常常出差不在家。与他年龄相近的侄女辈觉得他有点神秘,总想打听他究竟在干什么。梁思礼的母亲会说:“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小孩子别管这些事。”由于工作要求,他始终对家人守口如瓶。久而久之,家人对他的“神出鬼没”也习以为常了。

梁思礼虽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却是和梁启超长得最相像的孩子。宽阔的前额,一双大眼睛,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梁启超的影子,以至于在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直呼“像,太像了。”

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只有四岁半。他跟自己的母亲和几个年龄较小的哥哥姐姐住在天津。抗战爆发,天津沦陷。梁思礼亲身体会到当“亡国奴”和“顺民”的耻辱,见到百姓同胞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痛苦生活,从此下定了救国的决心。

1941年,梁思礼高中毕业,和五姐梁思懿一起赴美国。到达美国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17岁的梁思礼与亲人断绝了一切联系,在异国他乡苦读了8年。

梁思礼在美国本来就读的是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但工业救国的思想,让他改学了工科,进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学习,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在餐厅当洗碗工和侍者,暑假在纽约北面的银湖湾当救生员。游客们在狭长的湖面上划着舢板,这位17岁的中国少年穿着泳裤坐在高台上聚精会神地四处观望,不敢有一丝松懈。一旦有人溺水,他便立即跃入水中抢救。寒假,梁思礼又去罐头厂做工。比苦和累更难忍受的,是美国华人的卑贱地位,被视为“黄祸”,连租一间房子都很难。

1949年,梁思礼获博士学位,那也是他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新中国即将成立,所有要回国的同学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去台湾还是回大陆。他和进步的留学生们向往崭新的中国,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轮船,驶向了新中国。

梁思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