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广招徒弟不计毁誉为梅派
在同行或外界看来,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但纵观梅葆玖先生的履历,似乎并没有一部完全属于自己的新创作品,无论是《贵妃醉酒》《天女散花》这些传统老戏,还是《梅华香韵》《大唐贵妃》等新编作品,更多的都是继承梅派艺术。
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谨说,梅先生也与他谈过代表作的问题,老人家总是说“我现在连继承梅派经典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做什么新戏”。傅谨认为,现在戏曲行里太多人想留下自己的作品,却忽视了传承,“梅先生虽然没有什么新编戏,但梅派艺术通过他的努力得到最大化传承,为民族戏曲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傅谨看来,梅先生对待传统的态度,正是当代戏曲发展最需要的态度,“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应该是继承,当代戏曲界像梅葆玖先生这样的人太少了,要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像他,我们的戏曲发展就会更好。”
戏曲行里老师收徒弟,总喜欢收一些拔尖儿的好苗子。但梅先生对徒弟并不那么挑剔,一共招收了49名徒弟,遍布全国各地。对此,同行们也多有议论。但是梅葆玖不以为然,他对傅谨说:“我每带一个徒弟就是给梅派艺术播一粒种子,总会有优秀的种子发芽成长。”
4月25日,梅葆玖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之后现场举办了小型的亲属告别仪式,梅葆玖夫人林丽源从遗体告别厅出来泪流满面。
遗憾:《大唐贵妃》登台计划成空
诞生于2003年的京剧《大唐贵妃》是梅葆玖先生最为看重的作品。该剧将梅派经典京剧《太真外传》《贵妃醉酒》,以及昆曲《长生殿》中12段梅先生创作的原腔,加上交响乐、舞蹈、合唱等现代元素,把史诗剧的意境气派、传奇剧的情节熔于一炉。当年更有张学津、李胜素、于魁智、史依弘、李军等京沪两地名家名角参与,其中的主题曲《梨花颂》已成为传唱度最高的京剧新编唱段。
当年现场观众热情的反应给梅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他一直努力将该剧重新搬上舞台。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周铁林说,在梅先生和多方努力下,该剧终于定下今年年底在保利剧院上演。虽然已经82岁,但这次恢复演出,梅葆玖依然打算亲自登台演唱经典唱段。周铁林说,按照原计划,演出最后梅葆玖将身着西装亮相演唱《梨花颂》,舞台天幕上会出现梅兰芳先生的便装照。“他还说演出前一定要好好休养,争取演唱中不让观众感觉有任何瑕疵。”周铁林说,虽然梅葆玖社会活动非常多,但是却有一个原则不能破,那就是任何演出前一周,都会谢绝社会活动在家练声、精心休养。
据悉,为方便社会各界吊唁,北京京剧院将在剧院综合楼四层设置灵堂,自4月26日至5月2日每日10时至16时,接待机关、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前来吊唁。另外,梅葆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3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