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工柳的《地道战》比电影老

2016-04-25 09:10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罗工柳,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他的两幅经典之作《地道战》和《前仆后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珍藏。今年正值罗工柳百年诞辰,多家艺术机构馆藏的罗工柳画作近400件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其中巨幅风景油画《井冈山》是创作56年后首次走出国博藏品库。展览将持续至5月3日。

10

56年来首度露脸

藏品:《井冈山》1960年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重要油画藏品,《井冈山》56年来首次与公众见面。

这件作于1960年的巨作,高284厘米、宽223厘米。被称作油画版《溪山行旅图》(注:宋画名作),艺术价值很高。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透露,之所以这么多年从未展出,是因为那个年代更受欢迎的红色经典画都是情节性的,而这幅风景画偏于纯艺术。

此次得以展出,离不开中央美院原院长靳尚谊的推介。靳尚谊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他和罗工柳一同前往井冈山收集素材。“井冈山到处是翠绿的山、土红的地,再就是蓝天,很难组成一个调子。可以说是老先生开辟了这块新领地。”他至今还记得罗工柳对“油画民族化”的要求:油画不等同于描画,可以适当引入写意,“罗先生说如果不在用笔上做足功夫,现在摄影、印刷技术如此之高,要你模仿照片干什么?”

11

早于电影的《地道战》

藏品:《地道战》1951年 布面油彩

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画笔的罗工柳就创作出了两件重要作品《地道战》和《整风报告》,其中《地道战》在中国现代油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样的成就连李可染、徐悲鸿都甚为惊讶:“以前不是刻木刻的吗?怎么画起油画来了,而且画得那样快。”

《地道战》的场景被设置在晦暗狭小的空间内,画面中几位民兵准备战斗的瞬间极具动感和真实性,特别是画面中心,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指挥员神情专注而紧张,让观者的情绪被画中人物所感染。罗工柳巧妙地运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视觉方向以及体态动作,既拓展了画面的空间,也将这种特殊的游击战形式表现得十分生动,让观者的焦点有了向外的联想与延伸。同时,为了表达正义的信念,画家将画面处理为柔和的暖色调,天窗投射的光线及身着红衣的女子洋溢着温暖的感觉,渲染出光明必胜的坚定意志。

在创作油画《地道战》时,正值罗工柳创作的黄金期,十几年后,这一题材才被搬上了银幕。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