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首演大剧院歌剧节

2016-04-14 08:5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山流水》古琴曲拟人化 武汉歌舞剧院新作首演大剧院歌剧节

   

前天(4月12日),武汉歌舞剧院最新创作的歌剧《高山流水》在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激情唱响,该剧由莫凡作曲、黄维若编剧、曹其敬执导、王燕执棒,成为了本届大剧院歌剧节上讲述中国古代音乐人生的一朵歌剧奇葩。

歌剧《高山流水》取材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此故事典出《吕氏春秋》,这一史料后被明冯梦龙写成拟话本收入《警世通言》,为其第一回:“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另有《乐府解题》、《琴操》等书也都提到,伯牙学琴时,其老师成连带他去东海,听到涛声鸟鸣,于是悟到其中奥妙,从此成为最杰出的操琴大家等等。应该说,知音故事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本土文化的典范。如果说3500年前的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发生在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知音故事就是这座城市之魂。它所蕴含的“感恩、诚信、平等、和谐”等内涵,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山流水》的传说带有典型的知识分子化,它离社会很远,却让人对世事与社会有许多思绪。为了使歌剧具有歌唱性和浪漫性,作者把楚辞中那种天地神灵山川万物,作为人的情感与内心交流对象的语法特点继承,以楚辞那种神秘又美丽奇特的情境来写人物的内心,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人物关系。于是,剧中增添了天河中专司音乐的玉衡仙子、群星,同时,将古琴曲高山、流水拟人化,以音乐塑造人物形象,以音乐推进戏剧纠葛,以音乐营造抒情场面,使整部歌剧典雅、高贵。作曲家莫凡在创作中吸收了《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广陵散》、《普庵咒》等很多琴曲的素材,还有湖北、湖南的民歌,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充分彰显了民族的文化特色。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