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旧的桎梏里,于是觉醒、挣扎、反叛,要出而参与世界的事业,我要说的小一点就是文艺之业。”这是鲁迅写在《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的一句名言。就是这样一位“文艺青年”,在文学创作、思想研究、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鲁迅逝世8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美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首次集中了200余件重要文献、文物和美术作品,意在呈现鲁迅的思想历程及其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深刻影响。
1974年张松鹤的鲁迅石膏像
《鲁迅像》再现其精神风貌
步入五层大厅,在展厅的正对面矗立着一尊鲁迅像,这是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于2000年创作的作品。站立着的鲁迅先生轮廓鲜明、神态庄严,整件作品忠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提及此次展览,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收藏的艺术臻品逾十万件,然而受到展厅规模的限制,大多数藏品只能“沉睡”在库房。“2015年,我们提出‘典藏活化’概念,并就此衍生出一系列展览,而此次鲁迅展作为‘典藏活化’的又一重要展览,集合了中国美术馆和北京鲁迅博物馆两馆的馆藏力作。”
展厅两侧的墙壁上,整齐地排列着鲁迅美术活动年表,从1892年进入“三味书屋”私塾,到1926年观看“林风眠个人绘画展览会”,1928年与柔石等人创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等,简要叙述了鲁迅的一生和其参与、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
1972年汤小铭油画《永不休战》
《山海经》为鲁迅启蒙读物
展览的第一部分“在挣扎中觉醒”,主要展示鲁迅的美术思想的形成和来源,展出构成其美术修养的展品,包括鲁迅早年美术启蒙的图书、个人书画以及中外美术收藏。其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非常珍贵的鲁迅儿时喜爱的读物,泛黄的《山海经》、斑驳的《点石斋丛画》,都能看出青少年时代鲁迅就对美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事实上,鲁迅美术活动的开始是从1912年任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负责主管博物馆、图书馆、文艺、美术事宜以后。而展览中展示的《汉代莱子侯封田刻石拓片》就是在教育部工作时期的收藏。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欣赏到鲁迅留日期间医学笔记解剖图,还有鲁迅手绘的《土偶图》等等,而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嘉禾国徽章,则显示出其身为“设计师”的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