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2年前,年仅29岁便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乐团首席。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为了让演奏尽善尽美,放弃首席的机会出国留学维也纳。他是一个有情怀的音乐家,留学期间太多的机会可以留在音乐之都,但是他无怨无悔地回国。可能他不是那样大红大紫,但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走在音乐道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刘峥是一名“乐痴”,是典型的说的不如演奏好的那种艺术家,记者采访之前他一再表示自己没啥可说的,可是几个小时下来,发现他身上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音乐学院最小“大学生”
1965年,刘峥出生,父亲是一位从事作曲和指挥的音乐工作者。
那一年,父亲去西安音乐学院进修,和作曲家赵季平成了同班同学,刚上小学的刘峥经常跟着父亲去音乐学院玩,父亲听课他也坐在一边“旁听”。大人们演奏乐器,他偶尔也拨弄一下,对小提琴、圆号、板胡等乐器都感兴趣,小刘峥成了西安音乐学院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刘峥七岁那年才开始学琴。那一年,他母亲住院,同病房一位病友的丈夫是西安音乐学院李华武教授。这位教授发现刘峥天资聪颖是个苗子,于是执意要教他学小提琴。不但免费,还给他找琴、找谱子,甚至住到老师家里和他的女儿一起练琴。
小学毕业那年,刘峥正好赶上了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第一次招生,小提琴专业只招五个人。“李教授是研究纯律的,他对我的在纯律和音准方面要求非常严。其他同学很快就可以演奏大部头作品了,而我显得比别人慢一些。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慢工出细活似的音乐教育对我来说一生受益匪浅。”
附中六年刻苦的专业训练,加上李华武教授的悉心指导,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西安音乐学院,开始师从白典福教授。
背着小提琴“蹭票”
在刘峥的从艺道路上,还有一位贵人,他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隋克强教授。有一次,来西安讲学的隋教授给他点拨了几次,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于是,他决定拜隋教授为师。
西安人热情实在,隋教授教自己不收费,刘峥决定感谢老人家。于是他买了一大堆西瓜,没有电梯,他一个一个搬到六层。看到满头大汗的刘峥和眼前的一堆西瓜,老人家深受感动。
来北京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距离和时间,当时,从西安到北京总共12辆“老慢牛”绿皮车。刘峥每两个星期都要从西安去一趟北京,因为乘坐的频率比较多,所以每辆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小伙子是去北京求学,乘务组干脆对他网开一面——免票。每次二十多个小时,没有座位,他就见缝插针地眯一会,有时候也会在乘务员的休息室里休息一下顺便练练琴。
那几年,刘峥拿着小提琴不断地“蹭票”奔波铁路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