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交响乐带到世界 把经典音乐带到校园

2015-12-09 08:25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交响乐团音乐家的别样感受

北京交响乐团是北京文化的一张名片。在过去几年,北京交响乐团经常带着北京人的嘱托走向世界,带去中国交响乐文化,让世界在音乐中了解中国、了解北京。今年的音乐会中,北京交响乐团更是把中西方经典音乐带到校园、军营和社区,同时把中国优秀作曲家的最新创作介绍给中国观众。让北京的普通观众了解和喜欢交响乐艺术,让西方听众在中国作品中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是北交音乐家们的使命,“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热爱音乐,热爱中国文化,我们希望中国交响乐能走出国门,而更希望经典音乐能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个家庭。”

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梁大南

乐队首席:演出中国优秀作曲家的作品是我们的传统

北交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梁大南,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小提琴演奏家,已任乐团首席多年。这些年,梁大南参加了乐团的出国演出、进校园、进社区的演出和中国优秀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梁大南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交响乐团在文化局的支持下,演出了很多中国作品,包括王西麟、郭文景、唐建平、方可杰等人的作品,反响非常好。像郭文景的《莲花》,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从舞台演出的效果、声音的美妙上看,都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我们带到国外去演出,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和欢迎。还有一些协奏曲的作品,比如《山之祭》演得也非常多,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它是中国式曲调和现代创作手法相结合,非常有效地把打击乐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色彩展现出来。还有一些作品,比如笛子协奏曲《愁空山》等,也经常拿到国外演出。北京交响乐团这些年来推广中国委约作品和中国传统的优秀作品,做得非常努力和非常系统,每年都有一个大型的交响乐作品向国外观众展示。同时,北交在北京的舞台上也为其他的作曲家推广和演奏了当代的作品。我觉得中国作品这些年来在创作上有很大的变化,很长时间里,五六十年代的《黄河》和《梁祝》等优秀作品一直在舞台上演出,但是一直没有当代的交响乐作品涌现出来,而北京交响乐团委约创作了很多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而且在谭利华总监的安排下,乐团尽量推广一些中国作品。比如我们最近这次的国内巡演,整个一台音乐会都是中国作品,在观众中引起共鸣,也受到听众的喜爱。有很多作品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经久不衰的。”

说到把中国作品带到西方,梁大南深有体会地说:“交响乐是西方的艺术形式,中国的交响乐作品,不仅应该展示乐团的实力,同时要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把本国本土的作品介绍给西方的听众,才能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一个当代的发展的北京。国外观众可能是第一次听到中国的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跟西方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们听得很投入,也很兴奋,听后他们对中国的作品评价非常高。这些年我们演奏过很多新创作的中国作品,我们乐团不太接受那种先锋派的作品,希望有一些中国的传统元素和调性在里面,这样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