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太医院在哪里(4)

2016-03-10 15:28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明清时期的太医院在哪里

乐显扬曾任太医院八品“吏目”

康熙八年辞官创办“同仁堂”

说起乐显扬,可能不被人们所熟知,但提起“同仁堂”,可谓家喻户晓,乐显扬就是“同仁堂”的创办人。据《同仁堂史话》记载:乐显扬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江北区慈城镇),为中医世家。清初他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从八品)。在太医院的那段日子,乐显扬目睹了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和一些官僚的腐败行径。

有一年,京郊大兴县水患成灾,朝廷拨救济款赈济灾民,并令太医院为灾民看病,户部官员发放钱两。可太医院和户部官员私下里层层盘剥,发到灾民手中的药和银两不足朝廷拨付的十分之一,百姓怨声载道。有个“院判”竟将赈济灾民的几百斤药品倒卖给京城一家药铺,从中捞得不少银子。而一位户部右侍郎(从二品)到了大兴县衙后,不闻不问灾情如何,而是大吃大喝、赌博行乐。

看到官场上的腐败,乐显扬暗自思量:一个良医胜过一群贪官,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

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最初只为病人诊脉、开药方,渐渐地他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既可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在前门外西打磨厂开张了。他认为“同仁”二字“公而雅”,于是药室得名“同仁堂”。自创办以来,一直尊奉“古以养身,可以济人者,唯医为最”的祖训,由此使“同仁堂”久负盛名,载誉达三百年之久。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