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事件:《女医明妃传》等行业剧
核心观点:可以只关注艺术塑造,而完全忽视科学的准确性吗?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近日,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受到观众热议,不仅因为它的剧情和表演,更因为片子里的“黑暗药方”。一句“本剧中所有中医食疗、医药方剂,为戏剧情景所需,请勿尝试模仿”可以让片方避开法律责任,但是科学上的偏颇其实也会对艺术造成伤害。毕竟,这会降低观众对剧中所塑造的虚拟剧情的信任度。
看了《女医明妃传》,笔者首先联想到了另外一部电视剧《青年医生》——同样也是因为专业医学知识的失误而备受诟病。因为涉及专业医学知识以及在国内影视剧一般创作习惯下,《女医明妃传》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网友的“吐槽待遇”。赵宝刚(《青年医生》的导演)并不在乎剧中人物的医生身份,而《女医明妃传》的编剧张巍似乎也并没有多关心剧中的医学部分。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她曾坦言,“我对中医一窍不通”。而这种涉及专业知识的影视剧,真的就可以只关注艺术塑造,而完全忽视科学的准确性吗?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美剧、英剧中,行业剧的精准度是如何的高,已经无需笔者在此赘述。在他们的创作中,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保证剧中的精准度,而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两种方法,一是主创人员提升自己对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二就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据笔者了解,该剧是邀请到了一些中医专业人士为剧情创作提供支持,但很明显合作并不深入。而编剧以及其他的主创人员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是一定值得探讨的。在这样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主创人员就只能建设好心理防线,等待迎接网友的“弹幕吐槽”。
也许“艺术家”可以说他们并不在乎科学的精准性,他们追求的是 “想象力” 和“艺术夸张”,为了这些,是可以牺牲一定准确性的。但是作为影视剧的创作者,必须意识到的是,这种失实同样会造成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的跳出感,影响观赏的流畅度。而一旦观众跳出,剧中这个所有创作人员精心设计的虚拟情景就会崩塌,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观众对这个虚拟情景的信任度。当观众对一个虚拟剧情失去了信任,它也就很难再吸引到观众。
虽然国内的教育体系仍然饱受非议,但我们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在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他们的艺术素质、科学素质也都有着明显的提升。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的创作模式一定会越来越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未来,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只能是需要更加精打细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