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大掌柜》传奇难续(2)

2016-03-10 14:5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传奇大掌柜》传奇难续

留住荧屏京味儿戏

老北京有“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的说法,老北京的传奇故事,老字号的赫赫历史,是取之不尽的素材。《传奇大掌柜》可否再将这一品牌延续做成传奇系列?张旸摇头,至少他本人不会再按这路子再做一部了。

《传奇大掌柜》从投拍,到后期发行都遇到了太多难处。京味儿戏北京台没买;原本定的四家卫视又因一剧两星新政改到央视;本希望冲一下CCTV1,最后被突然通知在CCTV8播出,局促得连宣传都没时间做。张旸说:“现在各电视台,非IP剧不收,非小鲜肉不用,播出前,我这些演员没有人认识,虽然大小每个角色都演出了一出戏,但对于电视台来讲,要的是明星效应。我理解电视台,收视率优先。我这女一号不太知名,连我之前都不认识,但她就是合适呀。”现在,观众普遍评价,原雨饰演的落难格格关雅丽京腔京韵的做派,地道、出彩。

时下的荧屏,《传奇大掌柜》是另类,是新鲜,它靠的不是一两张明星脸,剧里边边角角每一个人物都有彩儿,是大伙儿一起撑起的这一台戏。

“京味儿题材放在全国市场上,热度不高。我相信,如果再去筹集资金按现在这个做法做,还会遇到困难。换个做法,找两个偶像明星?请不起,多贵呀,人家小鲜肉不是主角不演,人家的工作都排到2018年了。”张旸认为,《传奇大掌柜》的意义顶多算是一次破局,“破一破小鲜肉的市场,不是说他们不好,我觉得市场应该百花齐放,有人愿意看颜值,有人愿意看演技。2013年,《甄嬛传》热后,IP剧起来了,这我都想到了,但不能全是这些呀。”

京味儿剧放在全国市场上热度不高,早有定论。京味儿题材的辉煌停留在《贫嘴张大民》的时代,1998年,收视率高达24%。进入2000年,京味儿剧由盛转衰,2001年的《大宅门》把京味儿做到了极致,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在港台地区亦是热播。可《大宅门》大获成功守住的不是京味儿热,而是带来几年的宅门剧热,一如《乔家大院》。再往后的《天下第一楼》、《前门楼子九丈九》、《鸽子哨》都是在央视播出,全国地方卫视对京味儿题材兴趣不大。2009年,北京电视台把《采桑子》放在了非主流的文艺频道播出,同年,《新版四世同堂》在央视播出收视率不高还惹来不少批评,尝试请香港演员元秋演大赤包,拍出来的已经不是老舍笔下的那个北京了。京味儿题材的尴尬在于此,拍京味儿不过长江,不拍京味儿全国人民不答应。2010年后,有《全家福》和《茶馆》,都是央视投拍的,京味儿题材仅仅是剧本里北京故事,已经拍不出地道的京味儿了,更没法保证让所有演员都说出一口京片子。

荧屏上的京味儿渐渐消失,北京人心里再惋惜也得接受,因为老北京没有了。那些民国题材的京味儿戏,开场再辉煌、气派,也是走向没落、悲凉,《茶馆》《四世同堂》那样凋落、受辱的调子,也并不是怀念北京的观众想看到的。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