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中国之莺”的不老传奇

2016-03-07 08:46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周小燕“中国之莺”的不老传奇

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代表作品有《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2016年3月4日,周小燕因病去世,享年99岁。

700
音乐家周小燕

97岁时,周小燕一天还要带15个学生。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场球赛,她觉得自己刚刚踢完了上半场。她有时和爱徒张建一聊天,说:“等我老了,我还要做一些事。”张建一暗自笑,九十多岁还没觉得自己是老人家。她思维敏捷、风趣乐观,年龄在她身上似乎只是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

99岁高龄的周小燕老师离世,甚至让张建一缓不过神来。深夜里,难以入眠的张建一坐在电脑前,翻看到2014年与周小燕老师在杭州旅游的照片,“她喜欢别人给她拍照,出门一定要穿上高跟鞋。”张建一觉得,可爱的小燕老师“还没有离开”。

不“关门”的终身教授

周小燕是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奠基人之一、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的终身教授。她曾说过,“既然是终身教授,就要干终身,干到底。”

90年代,周小燕得过一次中风。那时,医生就说,她以后不能再教学生。周小燕不肯,还是带学生。慢慢地,弹琴的手指灵活了,唱歌的吐字清晰了,她竟然完全恢复了。

直到两年前,周小燕一天还要带15个学生。曾经有学生在外声称是她的关门弟子,她知道后,说,“谁说我关门?”另一位学生问:“您什么时候关门?”周小燕回答:“盖棺的时候关门。”她的学生廖昌永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有时有重要演出无法上课,便将自己的学生交给周小燕辅导。张建一对廖昌永开玩笑地说,“小燕老师成了你的助教。”

教学生,是周小燕一生热爱。她最怕的是不让她带学生。2年前的夏天,国际声乐大师班在上海音乐学院开班,周小燕像往常一样地忙碌。她只是觉得脚有些麻,一只眼睛看不太清东西。给医生去电话后,医生判断,这都是中风的症状。周小燕因此住进了医院。张建一记得,当时的小燕老师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一只耳朵听不清。与人交谈时,她需要转换位置,用清晰的耳朵来听。但是她还是要求带学生。学校给她安排一天上午带一个学生,周小燕觉得太少了,“一天只工作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干吗呢?我完全可以下午再带一个学生。”就这样坚持带学生,周小燕的身体竟又一次恢复了。

周小燕的家里有一本台历,记录着她每天的工作计划。2014年,她身为艺术总监指导了中国原创歌剧《一江春水》。从剧本的挑选,到歌剧的最后排练,周小燕全程参与。排练时,上午3小时,中午片刻休息,下午继续排练,一部歌剧的排练基本要持续月余。张建一说,周小燕老师忙完一天,常常躺坐在沙发上,劳累过度。过于劳累,她就去医院休息几天,恢复了精力,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她很享受工作的状态。

2014年10月,《一江春水》作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周小燕并没有停下来,她继续组织座谈会,对《一江春水》进行修改和打磨,在住院期间也没有耽搁下来。今年1月,《一江春水》在天津大剧院成功演出,预计在今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

直到周小燕住院的最后日子里,她依然通过视频观看学生们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她的先生在世时曾说:“小燕除了躺倒在床上睡觉,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她的学生。”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