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优雅的青铜雁鱼灯
墓区计划申遗并建5A景区
刘贺墓园由园墙、门阙、两座主墓和多座祔葬墓、墓园的相关建筑构成,内有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迄今罕见,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文物局表示,目前只是主墓室的考古发掘进展较快。
在对刘贺墓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祠堂岗、苏家山等几代海昏侯的墓园,以及数十处贵族和一般墓葬区,还有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紫金城城址。以这些遗址为核心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江西方负责人表示,将邀请当今国内最具实力的专家参与发掘和保护,并正在积极筹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研究机构,相关的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筹建之中。“下一步最主要的计划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促进遗址建设,打造一处新的国家5A级景区。”
展品故事
400余件展品再现汉代贵族生活
441组件海昏侯文物在《五色炫曜》亮相,重现了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的生活状态。每一件背后都有故事。
海昏侯用过“青铜火锅”
展品中有件三足器学名“青铜温鼎”,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专家认为,这是个实用型火锅,有被使用过的痕迹。刘贺可能有风湿病,因此很可能爱吃热食。这也许是佐证之一。
蒸煮器存芋头残渣能酿高度白酒
展厅里个头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分上中下三层,学名是“蒸煮器”,里面存有芋头等残渣。不过有专家认为它是用来酿酒的,而且可以酿造出四五十度的高度酒。一旦这种说法被证实,中国人酿酒的年代将从元代变为西汉,足足提前了1000多年。
汉代就有环保灯
两盏雁鱼灯算得上汉代贵族圈流行的“高科技”。整盏灯由雁首颈衔鱼、雁体、灯盘、灯罩组成。鱼身及雁颈、雁腹中空相通。可以转动的灯盘不仅能挡风,还能调节灯光亮度,而灯体通过虹吸原理,可以将产生的烟“吸入”雁腹。
史料中的刘贺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嗣,刘贺被大将军霍光拥立为帝。他在位仅27天,做了1127件“荒唐事”,终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返回昌邑国。不久后,昌邑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神爵三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透过文物看刘贺
随葬的大量文物为人们重新勾勒了刘贺的形象。
首先,他很有钱。迄今,刘贺墓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青铜器、金银器和铁器等约3000余件,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500余件,漆木器约3000余件,陶瓷器500件,竹简、木牍约数千枚。甚至他死后,身下都是用包金的丝缕琉璃席为垫。
其次,爱读书。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推测,这些大多是刘贺生前喜欢读的书,比如《易经》和《礼记》等。“刘贺做昌邑王时驻守山东,受孔孟之礼,兴趣广泛。所谓成王败寇,废帝刘贺被抹黑也是常理。”
第三,喜欢音乐,爱收藏。出土文物中,有纹饰精美的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还有漆木质围棋盘以及西周青铜提梁卣、东周青铜缶等文物。
提示
观展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参观《五色炫曜》需至少提前一天预约。今起至3月18日将重点接待专业团体预约参观,每天对公众开放预约名额1000名;3月19日起,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参观,每天开放预约名额5000名,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参观。目前,下周三之前的参观名额均已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