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终于公布,确认为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三项直接证据和三项间接证据也同时发布。3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发布,相关的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也在筹建中。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2日也在首博开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观众可以免费预约参观。400余件刘贺珍宝亮相,但遗憾的是,3个身份直接证据的实物均未抵京。
直接间接证据各三个
国家文物局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随着内棺被打开,证明墓主为刘贺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别找到了3个。
最直接的证据在内棺内。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遗骸仅剩一根大腿腿骨。在遗骸腰部位置,发现了一枚“刘贺”名字的玉印。
另两个直接证据,一个是考古人员在内外棺之间发现的90多块重达汉代一斤的金饼。其中有4块金饼带有以非常标准的隶书题写的墨书题记。根据文字整合,得到了完整的信息:“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另外一个直接证据是,出土的许多木牍上,记有海昏侯与夫人写给汉宣帝和皇太后的奏章,其中有刘贺的落款,并自称“臣贺”。
还有3个间接证据。出土简牍上,文字与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汉宣帝时期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竹简文字风格极为相似;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瓷器、陶器与汉宣帝时期张安世墓出土的陶器、瓷器风格一致;出土的200万枚五铢钱则分别来自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这就间接证明了墓主人下葬的年代。
海昏侯墓出土了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在内的大量金器,数量、种类均创汉墓考古新高。
孔子屏风修复后或展出
令人遗憾的是,3个直接证据此次均未抵京展示。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解释,因为文物必须要达到符合展陈的硬性条件才能展出,目前刻有“刘贺”的私印还在清理阶段;竹简木牍也都泡在药水里等待加固脱水,之后才会被专家试读;写有“海昏侯臣贺”字样的墨书金饼也在修复中,但观众可以在展览上看到其照片。
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物缺席此次展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孔子屏风。这件屏风是在主椁室西室出土的,上面绘有孔子像并记录其生平及弟子情况,为漆质构件。专家称,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不过这上面的孔子生平与现在流传的《公羊传》中的记载并不相同。对此,专家表示,汉代距离孔子生活年代较近,对孔子生平可能流传着多个版本,究竟哪个为真现在还难以考据。而且,墓葬内的屏风是由工匠所做,他们并非经学大师,出现失误也是有可能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掘队队长表示:“经过修复,这件屏风将尽快与观众见面。”
另外,内棺内文物堆积情况很复杂。一位专家形容:“很多东西粘连在一起,像是一个饼。清理起来非常复杂,所以不具备展示的条件。南方土壤偏酸性,腐蚀度强,目前骸骨头部位置有罩面,材质等仍在测试中,所以看不到是否有牙齿留存。文物工作者会在密闭环境下尽量多地还原历史信息,并定期发布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