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 经纬之间看世界(5)

2016-03-02 09:26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球仪 经纬之间看世界

17世纪后期,地球仪继续记录着最新的制图和天文方面的发展和发现。为了吸引新顾客,地球仪制造商设计发明了第一个口袋地球仪。在1681至1683年间,当时最有名的地球仪制造商文森佐科罗还为法王路易十四制作过一对地球仪和天文仪。

19世纪随着制作工艺的变革,地球仪逐渐走上了大众化路线。因为这时人们发明了价格低廉的新技术——平版印刷,取代了雕刻工艺,随后彩版印刷的引进又终结了地球仪手工上色的时代,地球仪的尺寸也逐渐缩小,制作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高。至此,地球仪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在学校得以广泛运用。

20世纪50年代,塑料地球仪取代了纸制地球仪。新材料使得从球体内部实现照明成为可能。探月工程激发了更新的创作灵感,让地球仪囊括了月球甚至其他行星。此外,人们还设计并生产了若干带有主题的地球仪,它们能表现地球的方方面面,诸如气候和地质问题、社会和政治信息等。

兴起于20世纪末的数字和信息化技术,催生了众多高科技地球仪。如太阳能地球仪采用高科技合成胶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造,外形典雅高贵,地理精确,采用弱光太阳能供电原理,只要有光即可在室内匀速自动旋转。

地球仪始终是拍卖场上的抢手货。如今已经很难找到18世纪以前的地球仪,不少买主转而抢购19世纪的地球仪,价格可达3000欧元。当时这些地球仪都是为富人制作的,球体和托架做工都非常精细。1991年10月,英国克里斯蒂拍卖行记录了世界上成交价格最高的一对地球仪——12.3万英镑,相当于15.6万欧元。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冯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