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 经纬之间看世界(2)

2016-03-02 09:26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球仪 经纬之间看世界

现存最早地球仪尚无美洲

现存最古老的地球仪收藏在纽伦堡博物馆,它的制作者是15世纪德国的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马丁·贝海姆。当时航海者用星盘来测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时间和纬度。大约在1483年,为搜集葡萄牙探险的资料,制作新的海图,贝海姆来到里斯本。其间,哥伦布正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西行东方的“印度计划”,这使得贝海姆有机会接触哥伦布西行印度方案的材料。受到葡萄牙皇家海事委员会关于“如果在一个圆球上标明海路就会更加清楚明白”的启发,贝海姆1490年回到纽伦堡后就立即着手设计绘制地球仪。

到了1492年,也就是哥伦布西行印度的那一年,贝海姆在画家格洛肯东的协助下,制成了一个地球仪。因为这个地球仪完成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年,所以上面没有绘出美洲大陆。但他根据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的记载,绘制出了想象中的中国和日本。在贝海姆的地球仪上,亚洲比实际上向东延长了许多,大西洋也窄了许多,印度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西海岸,错误之多实在惊人。可以说,它展示的还是一个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人们眼中的世界。这个地球仪直径是20英寸,古色古香。《欧洲时报》评价它“这是一个精美的地球仪,金色的陆地反衬在蓝色的海洋上,但可惜的是还看不到美洲的影子”。

随着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一些航海探险家对当时所使用的平面海图越来越不喜欢,转而对地球仪的兴趣大增。因为平面海图用简单的方格网构成经纬网,在长距离和高纬度的航行中误差很大,于是航海地球仪应运而生。 荷兰16世纪最伟大的地图学家墨卡托首次在传统地球仪上刻绘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等角航线。在这个航海地球仪上,相邻两条子午线间的等角航线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变短,当纬度增大时,长度的比例尺也相应增大。墨卡托首创的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被后人命名为“墨卡托投影”。据此原理,1569年墨卡托又制成了著名的航海图——世界地图。使用者只需在该图上将起点和终点间连一条直线,并量好该直线与经线间的夹角,航行时一直保持这个角度就能到达终点。直到今天,墨卡托投影在航海、航空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说,墨卡托制作的航海地球仪和航海图,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札马鲁丁雕像。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冯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