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曹雪芹

2016-02-19 14:27 河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走近曹雪芹

wwzjy20151016006

写下这个题目,窗外正飘大雪,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楼群与大地融为一体,一片洁白。雾霾消尽,神清气爽。

我不由想起曾为电视连续剧《曹雪芹》设计的最后一个镜头:除夕夜,大雪纷飞,醉后的曹雪芹打着小小的灯笼,在漫天飞雪中,在皑皑的山野间踉跄而行。他去寻找一座坟茔,他死去妻子的坟茔,他要向她做一个告别,他明天就要起身去南方,为漂泊的生命寻一个新的落点。然而,他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大雪覆盖了他,将他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一片洁白,一片宁谧,一片寂静,掩尽一切污垢,这,也许就是曹雪芹的理想境界。

抬望眼,大雪之下芹芽萌发,孕育着新绿,孕育着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有关曹雪芹的历史材料少而又少,犹如他所留下的残缺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一样,他自己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巨大谜团。似乎历史有意让我们费尽周折去探寻,去求索,才能真正走近这位文学巨匠。

旧时丰润县(现为唐山市丰润区),北枕燕山,南襟渤海,中间是阡陌纵横的百里沃野。还乡河、陡河两条主干河流并肩流淌,十数条支流纵横交错于全境。一条大御路(如今的102国道)穿境而过,是当时沟通关内外的唯一通道大御路,这条道路在秦始皇修驰道时就已出现,几百年来车轮滚滚,脚步匆匆,不知有多少过客。

海有渔盐之利,山有材木之用,肥沃的土壤,发达的水系,勤劳的人民,使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棉花。便利的交通则使这里信息发达,往往得天下之先机。故而这里素称神京之屏障,交通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人文荟萃之区。

明末清初,这里出过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的谷应泰,出过著名诗人曹寅,还出过著名诗人、书画家张纯修,张纯修是纳兰性德的挚友,与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是至交,曾在楝亭之内与曹寅、施世纶饮酒闲话,后绘成《楝亭夜话图》,存世至今。

晚清以来,这里出过一代代仁人志士、杰出才俊,在中国北方可称人杰地灵之地。其中最杰出者当属曹雪芹。也许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坚信,唯有丰润这样人杰地灵的绝佳山水,方能孕育出旷世奇才曹雪芹。

众所周知,关于曹雪芹的祖籍说法颇多,都各执一词,我只想拈出两点,来说明丰润说。

其一,曹雪芹祖父曹寅在大量诗歌中表明他幼年时期曾在丰润居住生活,对于丰润山川风物极其熟悉,他自幼年至老年,始终与丰润曹鼎望诸子保持着亲密接触,他在诗中称他们为骨肉、兄弟、连枝,甚至使用过“对床听漉酒”“何时共姜被”等只能用于亲兄弟的典故。

其二,有明确文字记载,曹寅与丰润曹氏都是宋枢密武惠王曹彬的后裔。

这两点其他各地均不具备。因此各类辞书在介绍曹寅时都明确标明他的籍贯为河北丰润。

然而我最关心的还是曹雪芹是否在丰润生活过。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和口头材料。但是《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丰润方言,写到了大量丰润物事,若非对于丰润有深入了解,绝不可能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出神入化。

我是丰润人,因之对于曹雪芹格外关注,他是我的同乡,在我的心中,他是先贤。我迈着艰难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他。

曹雪芹一家祖孙三代四人在南京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江宁织造是当时的肥缺,非皇帝心腹不能担任,这个职务表面上是在南京为皇帝织造绸缎,实际上是作为皇帝的眼线,负有监视地方官员和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的职责,可以专折密奏地方各种动态,无论政治上、经济上都有极大特权。曹家因与康熙皇帝有极其特殊的亲密关系,方能世袭此职。曹雪芹出生于南京,至于生年,一说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一说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

雍正即位,穷治旧人,曹家被撤职抄家,由南京迁回北京,雍正皇帝为他家留了一所十七间半的住宅居住。曹雪芹随家迁回北京,由贵盛之家跌入底层。他成人后曾在北京城内流落,后定居于北京香山一带,年未五十而卒。他的卒年目前有乾隆壬午(1762年)、癸未(1763年)、甲申(1764年)三种说法。

油画曹雪芹像

另外,有关曹雪芹的历史材料很少,关于他的风貌人格,目前发现的材料更少,只能从他生前几位好友的诗歌中略窥一二。

他善诗,诗有李贺风范,具戛戛独造之境。

他善画,画有淋漓痛快之气格。

他贫穷,举家食粥。

他好酒,“卖画钱来付酒家”。

他孤傲,“狂于阮步兵”。

阮步兵即晋代阮籍,好饮酒,能为青白眼,见了权贵仕宦,常以白眼对之。举世俗子,难入雪芹之青眼。

但这只是旧时代常见的怀才不遇、狂傲士人的形象,他的朋友也是按照传统形象来雕塑他,理解他。我想曹雪芹绝不是通常的穷困士人,他自会有许多孤独、悲苦、寂寞,更有许多深情、柔肠。他孤狂的外表之下,是一颗柔软多情如女儿般的心。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王家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