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永远是书店的“压舱石”
一大波实体书店扎堆亮相,拼“颜值”、请“大咖”成了吸粉利器。但是这种过度包装,会不会让书店离阅读越来越远?在新的同质化竞争中,如何找准细分市场,做出自身特色,成为当下书店得以持久发展的重心。
记者:现在新开的书店大都很“美貌”,在创意、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彼此间也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如何依靠自身特色、市场细分脱颖而出?
金伟竹:一家书店要运营下去,首先要谋求现代企业机制的转型,要找准“我是谁”的定位。我们永远知道自己是一家书店,所以还是专业于图书领域的运营,根据不同的客群提供他们需要的好书,并且提供阅读方面的引导。书店如果只是漂亮,很难形成稳定的读者客群。这就好比相亲,女孩子再漂亮,未来能维持两个人继续走下去的还是彼此内在的吸引。
但捷:言几又的创意设计,不单体现在外观和普通的产品销售上。我们在书店举办“文创市集”,把很多设计师、手工艺人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有点像一个孵化基地,设计师的创意可以跟消费者直接对接,进行市场的测试和检验。其中有些如果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就可以进入工业生产体系,作为长销产品上架销售。
在接下去新的店面开发中,我们会更多地做一些创意工作室,采取一种“前店后工作室”的形式,鼓励有才华的设计师创业。这是一种“WeWork”共享经济的办公模式,各个工作室相互间会有很多的思想交流,书店也会提供场地,让他们做新品发布等活动。现在做创意设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市场潜力非常大,但是一些人一开始没有资金、渠道和办公场地,这些我们可以提供。
这些新店什么书卖得最火
几家书店在沪上“扎堆”开张,如今营业约一月时间,撇开最初在“颜值”上的惊艳,各自的经营特色、固定客群也渐渐显现清晰。在“大众点评”等网站上,已经积攒了不少顾客评价,不论是“点赞”还是“吐槽”,都能直观地看出几家书店的优势与缺点。
比较三家新开书店近一月的图书销量结果,可以发现在最受欢迎的前五本书中,只有一本有所重合。这份畅销书单,也大体勾勒出了几家书店在选书上的侧重,以及各自吸引的目标读者群的差异。
下班后,一位读者正在新开的西西弗书店中阅读。相比于传统书店,近来在沪上开张的新店普遍“颜值”更高,配套阅读体验也更舒适。
西西弗书店
静安区西藏北路166号大悦城北座6层
●近一月图书销量前五名
《解忧杂货店》《三体1》《追风筝的人》《摆渡人》《萤火虫小巷》
●顾客点评
@麻辣锅超级粉:书店和咖啡都很棒。整体的装修调调很欧洲,带着贵族气和浓浓复古味道。店里的图书都是精挑细选的,分类明确,中央的主通道则是各个分类中的重点推荐。
@晓凯西cathy:就是空间稍微有些狭小,让人觉得拥挤。尤其冬天穿得多,背着包走路都要很小心。
●特点:找书有“坐标”
书店的定位是面向大众读者,架上书以人文社科为主,种类较为齐全。在书店里时不时就能看到路标似的指引牌,清晰地标明“主题旅游”、“科普趣谈”等图书分类摆放的方向,尽管是个细小的设计,但在实际找书过程中非常实用。每个书柜上方都像图书馆一样标示有编码,顾客有具体想找的图书,就可以用电脑检索出具体“坐标”。
重点新书等柜台的推荐海报都是店员手写手绘的,显得清新亲切。“主题关注”展区按不同主题荐书,其中有“直面死亡”等新颖的类别。空间设计整体偏英伦风,在书柜下、天花板上装饰有与阅读相关的名言,地板上还有老上海的广告、挂历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