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会不会让书店离阅读越来越远?(2)

2016-01-28 13:29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西西弗、言几又、MUJI BOOKS等实体书店“扎堆”入驻上海“满月”

95%的新书店都设有咖啡吧

书店卖什么?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前毫无悬念,但放在今天,咖啡、文创产品成了书店标配,“书店卖什么”的问题就成了业内争论的焦点。

记者:目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一种是说书店难以靠纯粹卖书来盈利,必须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加大非图书业务的比例;另一种则认为书是书店的根本,书店卖其他商品就走了样。你们怎么看?

但捷:我取中间态度。不能只做书,因为书在所有商品中,盈利性和拓展性都很有限,必须要加入其他的业务。我认为,首先要继续把图书板块做得更好更精,同时要把延展性加进来,让大家感受到更好、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服务。今后的书店不光要能满足阅读需求,还要满足跟生活、文化相关的多种需求。就在前几天,成都言几又还新开辟了智能家居体验馆,作为与京东合作打造的线下体验店。

目前,在言几又书店,书的销售额大概占比是60%,咖啡大概占25%,文创产品占15%。今后我们也会在图书业务上继续做强、做深,让读者能看到更高品质、更好的书。未来,图书业务使用的面积、营业额的占比可能会降低,甚至有可能降低到50%以下,但书的销售总额不会降低。

金伟竹:因为引进其他产品,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自己书店的本质,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是其他业务作为图书的外围补充部分,却是有意义的。像我们的“矢量咖啡”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环境,“不二生活”强调创意文化,都是阅读的延伸。这种周边延伸不用做太多,要做得精,满足读者需求。

目前,西西弗最主要的商品还是书,占到销售额的80%,其次是创意产品,最后是咖啡。

记者:之前对实体书店造成极大冲击的网上书店,最近却有走“实体化”的迹象。怎么看待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未来的关系,最近的这股“实体书店热”又是什么原因?

但捷:网店的冲击已经过去了,如果这时候还在想着网店冲击,就要走到老路上去了。亚马逊、当当都开实体书店了,图书并没有给网店一个可持续的空间,长期的低利润甚至亏损状态其实跟商业逻辑不相符。

实体书店在最近一两年大量扩张,这一方面证明大家的阅读热情比以前要高;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并且给实体书店财政补贴、优惠税收政策,为书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此外,这也证明,实体书店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现在新开的书店中95%都会配咖啡饮品区,这已经成为了“行业标配”,更多书店还在进行不同的转型。每家书店的方向会有所不同,但都在进行多元化尝试,都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和路径。

金伟竹:网上书店的存在其实有积极意义,它跟实体书店之间是一个市场化细分的关系。有些网店有的优势,实体书店可能没有,但实体店的体验优势也是网络无法替代的。书与其他商品相比,单价并不高,均价大致在30元一本,在价格、体验之间,大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不过,我对实体书店的前景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暖,还是不能有浮躁心态。现在很多人过分重视表面的东西,但后续的运营才是立命之本。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