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会不会让书店离阅读越来越远?

2016-01-28 13:29 文汇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西西弗、言几又、MUJI BOOKS等实体书店“扎堆”入驻上海“满月”

近来,上海的实体书店行业出现了一次“井喷”。继上海三联书店在朱家角正式营业、方所在衡山路开出电影概念书店后,MUJ I BOOKS、言几又、西西弗也相继在沪上核心商圈开出新店,而所有这些品牌都是首次落户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这几日也在闵行区开出了分店。

在过去的十年中,民营书店凋蔽过半,整个实体书店行业进入了集体寒冬。然而,近期紧锣密鼓的新店开张,却似乎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征兆。不单是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实体书店都有了回暖的迹象。网上书店巨头亚马逊在美国开出首家线下书店后,当当网也紧随其后,计划三年在全国开出上千家实体书店。某书店创办20余年来,在全国共有40多家分店,其中20家都是2015年新开的。这些现象,与两三年前实体书店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实体书店自身也已今非昔比。仔细观察,会发现咖啡吧、文创商品和活动讲座,几乎成了这些新开书店的“标配”;但差异化的用户定位、市场细分,却让它们的面貌不相同。在不断的转型中,实体书店都探索出了哪些成功的经营模式?面对电商和同行的竞争,今天的书店应该如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记者专访了西西弗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金伟竹和言几又公司首席执行官但捷,并实地走访了近期在沪上新开的几家书店,来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嘉宾:金伟竹  西西弗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但捷  言几又公司首席执行官

商场几乎都想引进书店带动客流

沪上的核心商圈可称得上“寸土寸金”,新天地一家逾百平方米的店铺,每月租金高达20万元。前几年,一些实体书店从商圈撤离,主要原因便是这房租的“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上个月,西西弗和言几又分别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分店,位置都在核心商圈。目前新店经营情况怎样?为什么选择开在商圈,租金压力如何解决?

金伟竹:2015年,西西弗在全国开了20家新店,都在大型商场。因为核心商圈的人流量大,而且客群跟我们主打大众精品阅读的定位是吻合的。西西弗在上海大悦城的新店去年12月下旬刚开业,目前单日最高客流是1.2万人,单日最高销售额是3.6万元。

租金方面,我们和购物广场之间不是简单的租赁关系。商场基本上都是让我们低租金或零租金入驻。书店能丰富商场的业态,带动客流量,增强客群黏度,形成共赢。

但捷:上月言几又在新天地湖滨道开出的新店是一家小型店,该月销售业绩大约是70万元。2016年,我们会在上海再开两家更大规模的标准店,其中一家已经确定,在虹桥天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

在这轮商业地产泡沫中,商场面临的竞争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很多。现在商场都想引一家书店进去,对书店开出的租金很优惠,因为对于商业体来说,书店引流的能力是很强的。

记者:前几年,提到实体书店的关键词主要是“坚守”,书店人是“不赚钱的”。如今,书店在全国大量“扩张”,证明许多经营者已经在转型中摸索出了有效的盈利方式。能否分享一下你们成功的经营模式?

金伟竹:2015年,西西弗的总体营收有6%左右的增长。我们盈利并没有什么独到的模式,只是一直在深度挖掘图书市场的潜力,考虑如何通过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来最大程度地放大自身品牌的效益。引入其他业务也是常态,关键要控制结构。

具体地说,我们尤其注重产品运营的专业化、精细化、体系化,这些年一共建了17个系统,做了208个课题,对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我们的图书买手团队,会按照每家书店的市场落位,区分客群间的需求差别,并且根据基于大数据信息的“商品流控系统”,来决定一本书是否应该出现在那家店,该出现在什么位置。

但捷:我们也是从传统书店做出来的,在“言几又”之前,我们的“今日阅读”品牌已经有十年的基础。这些年,我们从纯零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变为体验型的复合模式,搭建场景化的互动体验空间。比如把书店“图书馆化”,并增加更多配套服务,让更多人来阅读、聚会、交流。顾客现在来我们的书店,不一定是抱着买书的目的而来,他们可能是来参加一个活动、约朋友聊天等等;而在这种场景化的阅读体验中,实际上绝大多数顾客还是会买书。

这样的转型我们做了好几年,从原来很多店亏损,到现在基本上每家店都能盈利。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