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一平:我不能一交手就败了 (2)

2016-01-25 08:40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台词必须要有态度,不仅仅是谭嗣同的话,更是自己,是为民喉舌”

真诚:“我如果不练一交手就败了,这偷不了懒”

当年因《乾隆王朝》被陈道明赏识并引荐进入《中国式离婚》剧组,如今与陈道明依然亦兄亦友。前几年陈道明回归舞台的始末他比谁都清楚,剧目更换、一波三折,贾一平一直在其身旁,最后他在人艺舞台演出《喜剧的忧伤》的首场,贾一平也到场观看,演出结束后,贾一平给他发信息“这事成了”,“陈道明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认真的人,演话剧时你常常能看到他拿着一个小本随时记录。”而《北京法源寺》在国家大剧院的这轮演出,陈道明也铁定会来观看。刚刚接演谭嗣同,导演给这个角色武生的定位曾经困扰了贾一平很长一段时间,“我从在学校被定位为娃娃生到后来的小生,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文武老生,一下到武生,感觉跨着行当呢。”那时,贾一平跟陈道明通电话,陈道明就说了一句话,“凭真诚吧。”于是,每晚11点结束排练后,贾一平自己去借排练场,找来学武生的朋友指导自己练身段,转身、落座、提袍子,甚至满场飞奔的脚步,每一个动作都有戏曲功底支撑。“演袁世凯的吴彼以前是学花脸的,我如果不练,一交手就败了,这偷不了懒。”

内功:“台词必须要有态度,不仅仅是谭嗣同的话,更是自己,是为民喉舌”

从小家在湖北省汉剧院,听着汉剧长大,艺校学表演,毕业进武汉儿艺,在儿童剧舞台上,贾一平很少演人,大树、妖怪演了个够,即便是演人,也是爷爷、老师一类的角色。没有适合的角色成了他报考中戏的幕后推手,作为陈好的同班同学,贾一平不仅演过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戏《文那,从树上下来吧》,还自己做过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看他的戏,会让人觉得是那种有分寸的洒脱和自由,很多人为了这种状态,甚至要找上一辈子。贾一平说,无论你对角色的设计多么清晰,上台都要忘掉,这是一功。“当年在武汉带我出道的老师胡庆树很早就告诉我:忘掉设计,上场前只有三个字‘我来了’。一个戏演上几百场,如果每一场都是在演设计,那戏一定会被演死。上场前默戏,很多人是在默台词,我则是默上场前准备什么,而不是上场后的事,上场后必须有即兴的东西。”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看过戏后,对以贾一平为代表的国话这一茬儿演员的台词赞不绝口,在贾一平看来,这样的认可绝不仅仅是嗓子的好坏。一句“我像一个女人一样,深深地爱着大清”,“这不是一句你用声音高低就能把握的台词,特别是关于亡国论,对于什么是君主立宪、什么是维新变法、什么是世界格局,你自己心里必须清楚,而且要有态度,喊出的台词不仅仅是谭嗣同的话,更是自己,是为民喉舌。”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