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北京 《剧院魅影》用了12年(2)

2016-01-20 08:3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个轮回 一种升华

12年前魅影在上海这样玩儿

12年前“魅影”在上海怎么玩儿?北京晨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时任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的钱世锦,他告诉记者,上海引进《剧院魅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12年前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魅影”的传播方式也还是传统的,与今天的北京大相径庭。

“魅影”循序渐进到上海

钱世锦觉得,“这一次天桥的最高票价是1380元,我们2004年时最贵的票只有680元。当然,12年的时间,物价也在上涨,另外,两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难以作量化精确的比较。”不过,上海在12年前是有赞助的,另外,钱世锦认为,“我们前面已经有《悲惨世界》和《猫》的基础。2002年《悲惨世界》很轰动,因为是第一次,我们做了三周。2003年,我们又做了《猫》,53场,正好遇到‘非典’,我们还是坚持做完了。《悲惨世界》之后,我跟韦伯提出希望下一部就是做《剧院魅影》,但韦伯不同意,一定要先做《猫》,如果《猫》做得好,才给《剧院魅影》。那是他们的王牌嘛!”

钱世锦坦言,“我那个时候不大看好《猫》,觉得中国人不了解音乐剧,应该用《剧院魅影》来启蒙。结果《猫》在那么艰难的时期,居然出票率还达到了86%。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很艰难的,因为每天都有退票的,其实我们的票早就卖完了。做完53场的当天晚上,韦伯发来邮件祝贺演出成功!并且提出第二年做《剧院魅影》,这个消息对我们后来做《剧院魅影》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的。”

推广力度覆盖全方位

12年前,上海做《剧院魅影》的前期推广力度是相当大的,钱世锦告诉记者,“我们做魅影的前期是花了很大气力去做普及和宣传工作的。做活动,制造新闻,那时上海大剧院还属于上文广集团旗下,电视台帮我们做了很多的宣传广告,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都不看电视广告了,改看微信了,生态变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非常多的是靠人工推广。我们到大学、中学、外资企业去做宣传,有几十个讲座吧。我自己去松江大学城,音乐学院我都去过。还做了很多的活动,正值新年期间,我们给每个演员做了一身唐装,圣诞节还做了‘魅影树’,找一切机会宣传。”为聚拢人气,上海大剧院可谓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们还给音乐剧爱好者的网站‘爱音客’在我们上海大剧院做了一个金玫瑰俱乐部,专门开了一个办公室,他们联络了全国的音乐剧粉丝,所以,全国的音乐剧迷都来上海看魅影。这一次天桥艺术中心就特意请了爱音客网站的负责人裘烨去给《剧院魅影》现场打中文字幕,因为他很熟嘛!”最让钱世锦骄傲的是,“韦伯在演出到三四十场时,亲自去了上海,还登台向观众致意,这个也成为了当时很大的新闻事件,非常有效应的。”

销售讲究周详的节奏

钱世锦说,“我们的市场部卖票是非常有节奏的,一开始卖多少场?团体票怎么卖?个人票怎么卖?不能乱来。那时候我每天都要看报表,前面的10场卖完以后,怎么做,都是有详细计划的。我们的票价有二十多档,周末的晚场和周末的日场,平时的晚场,价位上都是有区别的,首演场是最贵的,周末晚场第二贵,一般贵的是平时的晚场,周末的日场是最便宜的。所以周末的日场很快就卖掉了,日场一般都是B组演员,有时也是A组的。所以,布拉德·里特尔演了98场真的是不容易。”

幕后

技术故障半小时停演退票

对于舞台上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钱世锦透露,“我们如果是故障超过半小时就退票了。在谈判期间,我们问对方出现故障的几率是多少?他们说是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上海的一百场可能根本碰不到。但我们还是做了预案,如果一刻钟,我们会广播,现在发生了故障,我们会消除,希望大家坐在座位上耐心等待。如果超过了15分钟,在30分钟之内都不能解决的,我们马上宣布停演,退票、换票。我们这两个录音都是准备好的,但是只发生了一次,是天桥被卡住了,技术人员说10分钟解决,10分钟后大幕拉开从停的地方开始继续演,全场观众鼓掌。所以,退票、换票的补偿都没有发生。”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