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剧照
上周《剧院魅影》结束其在北京的最后一场演出,整个演出班底顺利回国。“其实早在元旦之前,最后十天的票就已经全部售罄,每天剧场外面都会有十几二十个黄牛,加价幅度大概在300元上下。”四海一家市场部经理杨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迄今为止,《剧院魅影》英文版中国巡演3次,分别为2004年、2013年和刚结束的2015年,共计264场,《剧院魅影》在全世界的演出场次已经过万。让人震惊吸金能力的“魅影”给京城乃至国内演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势必将给未来的音乐剧运营留下些思考。
尽管已经有海外演出漂亮的成绩单,但《剧院魅影》的火爆其实远超剧目运营方的预期,“尤其是开票前两周,惨淡得让人心寒,之前已经有了大量的宣传投入,但最初票房一天也只能卖掉十几万元。”杨帆说,“但在开票第三周票房开始爆发,从那之后一天就没有下过60万元的,最火爆的圣诞、元旦那一周,单日票房几乎都过百万。” 慢热的市场反馈让演出团队没敢贸然增加场次,火爆之后再加场已经来不及了。
票房爆发主要依靠口碑的影响力,“真真切切的口碑,从某种程度上说远胜过传说中的经典。这大概可算是《剧院魅影》此次来华最大的启示。而对于运营者而言,如何监测、收集乃至积极主动利用观众良好的口碑推进下一步的互动营销,对剧目进行口碑宣传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话题。“国内观众对于《剧院魅影》其实并不陌生,很多观众早在演出开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部世界经典,而前期的宣传着力于世界经典,但是票房反馈却并未显得很积极。”还是前两周演出过后,慢慢升温的口碑相传奠定了后面演出的基础。
与观众互动,形成良好口碑,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剧目运营方。《剧院魅影》2015年是第一次来到北京,男主角魅影的扮演者Brad Little在北京的演出达到62场,也在北京收获了更多的掌声和粉丝。他不仅有了自己的微博,而且还学会了使用微信,他请他的朋友来帮他打理微博,每两个小时会更新一次来发布有关《剧院魅影》和他自己的信息。而对于微信,他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用的社交软件,他乐于用在中国学习到的新技能跟朋友聊天和交流。而他也因为《剧院魅影》这部音乐剧而站在了央视跨年晚会的舞台上。Brad Littl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为中国的音乐剧教育、音乐剧产业做得更多。
此次《剧院魅影》中国两个月的演出共计104场,其中北京64场、广州40场。据运营方四海一家数据统计,北京票房达到7200万元,广州票房4700万元。《剧院魅影》走了这一趟不仅创造过亿票房,并使得北京音乐剧市场票房全年增幅超过200%。然而,国内音乐剧市场还在缓慢的培育当中。来自百老汇、伦敦西区的版权公司在谨慎地观望何时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它们通常不会是亏损严重的那一方,因为巡演剧团会跟中国合作方先要一笔保底的版权费。但音乐剧的劳动力成本、剧院租金、服装费等都在逐年攀升,它们更希望从浮动的票房分成里获得收益。在《剧院魅影》之后,中国的音乐剧是否会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剧目选择、排练制作、宣传营销都有太多的环节需要完善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