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传承人刘秀花:隐身乡村传绝艺

2016-01-15 14:36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京绣:隐身乡村传绝艺


京绣传承人刘秀花


京绣仿作龙袍

它源自辽代宫廷,《契丹国志》赞叹它“锦绣组绮,精绝天下”;它是燕京八绝之一,与景泰蓝、雕漆、宫毯、金漆镶嵌相比,与皇帝更为亲近,皇帝曾身着由这门技艺做出的龙袍君临天下。它就是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

虽然之前有媒体报道京绣已经濒临失传,但这门手艺却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生根发芽”,让它重获新生的人又是谁呢?

房山区琉璃河镇刘李店村,64岁的刘秀花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宝石蓝的绣缎上出现一片片松叶,阳光从玻璃窗中投射下来,绣缎呈现出独有的光晕,从浅浅的白色纹样中,我们依稀看到,这是一幅《松鹤延年图》。也许你会认为这位绣娘不过是一般的绣工罢了,但当目光掠过她身后的一块块官服的补子,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雀……只靠“清宫剧”的素养,就可知道这门手艺不简单,何况与补子并排有一件明黄色的龙袍赫然入目。那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这门精绝的京绣手艺传到这位老人手里?

“几十年前,要说民间的京绣高人,那要数我的老公爹宁国玺,人送雅号‘蝴蝶宁’,他12岁开始跟着从清朝造办处绣花局出来的老师傅学艺,绣活活灵活现,我的手艺就来自他的口传心授。”刘秀花将她的技艺传承娓娓道来。

京绣这种专门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服务的上乘刺绣工艺以选料精当贵重、豪华富丽、不惜工本为特色。京绣专用“库缎”,各色绒线则由蚕丝制成。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盘金绣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金线。熔化金块、捶制金箔,历经复杂手工制作而成的金线为京绣增加了奢华大气之感。

刘秀花介绍,京绣的基本针法有平绒绣、平金绣、拉锁绣、打籽绣、盘金绣等,看似简单而学成不易。2008年,刘秀花开设北京云龙京绣艺术中心,开始招收学徒,前后有近千人慕名而来,但真正学成并坚持下来的也不过十几人。“老话儿说,至少‘三年零一节’才能出一个学徒。”刘秀花说。

如今,代表帝王亲贵倾天权势的京绣或是成为艺术装饰品,或是在戏服中随着演员粉墨登场,但那典雅精致的宫廷气韵却仍旧一丝不苟地融入一针一线之中。

虽然目前隐身乡村的京绣不及苏绣、湘绣这些源于民间的刺绣技艺名声响亮,但随着2009年京绣进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源自宫廷的刺绣技艺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刘秀花的作品不仅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走进了韩国、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为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京绣,她不仅免费收徒,还管吃、管住。刘秀花说,她只是想把这份手艺留在北京,让京华绝艺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