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光的京绣作品
一提起刺绣,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婉约的女子、烟雨婆娑的小巷、绣娘细如凝脂的手指、精美绝伦的绣品。而一说到男人也会刺绣,并且刺绣技艺了得,大家肯定吃惊不小。代海光就是一位会刺绣的男人,并且把刺绣当事业去做,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
子承父业学刺绣
代海光14岁开始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刺绣,他们父子传承的不是一般的刺绣技艺,而是在辽代就已经出现的,曾被称为四大名绣之一的京绣。京绣亦称宫廷绣或宫绣,主要是供奉帝王、侯爵服饰之用,现在,代海光依旧把京绣表述为宫绣。
京绣不同于其他绣种的是,京绣在历史上是由男绣工完成的。据代海光介绍,其师爷曾说,过去皇帝的龙袍是不允许女人绣的,必须由男绣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龙袍的阳刚之气。代海光的师爷七八岁入宫开始学习京绣,与其他绣种不同的是,学习京绣先要学习中国的传统书画以及中国的传统构图,然后方能学习京绣刺绣针法。代海光的师爷因为书画和刺绣功力俱佳,十七八岁就参与了当时光绪皇帝的龙袍制作,以及慈禧太后及其他后妃的服饰刺绣工作。
京绣与牙雕、雕漆等技艺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它之所以能被列入其中,就是因为其体现出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皇家文化底蕴。京绣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之长,绣工精美高雅,花卉、动物栩栩如生。“有些图案只有在京绣中才能使用,如五爪龙的图案,只有京绣才能使用,其他绣种是不允许使用的。”代海光介绍。
京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较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秀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这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艺术。“历史上的京绣主要是制作龙袍、蟒袍,太后及皇后、嫔妃的凤衣、霞帔等衣服饰品,还有各品级的官服及补子(代表品级的图案),各种图案的大绣片、小绣片等。”代海光表示。
京绣传承几经起伏
提到北京的京绣,不得不提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姚家绣庄,姚家刺绣属于京绣中的精品,姚家绣庄从康熙二十五年就专门为清宫中提供绣品,并且,姚家绣庄有人曾担任清廷的织造一职,因此,经常将宫中的刺绣放到姚家绣庄来完成。姚家中的姚二爷是乾隆少年时代的伴读,权势颇大,直至慈禧携光绪帝西逃之际,姚家中还有人吃京绣的官饭。姚家人不但吃官饭,而且还在京城开设了当时最大的一家绣庄。不管是宫廷中还是京城中的大小刺绣,基本上都由姚家绣庄来完成,而姚家绣庄始终设在河北固安。代海光的师爷,就曾经在姚家绣庄中担任绣工。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给北京的手工艺带来了巨大灾难,很多绣庄纷纷倒闭,包括代海光师爷在内的大量刺绣工人或是改作他行,或是回到老家。
1949年以后,北京的手工艺得到全面恢复,很多回到老家的刺绣老艺人重新归队,当时的京绣被并入北京首饰厂内,代海光的师爷就在该首饰厂从事刺绣工作,一直到退休。
1980年,固安县外贸局在北京市外贸工艺品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固安县外贸刺绣厂,代海光的师爷被聘请来传授京绣技术,培养刺绣人才。当时,刺绣厂缺少图案设计师,就借调了代海光的父亲代奇为刺绣厂的图案设计师。代奇在绘画上颇有造诣,进厂后一边进行刺绣图案设计,一边向北京来的京绣师父刻苦学习京绣刺绣技艺,没出几年功夫,他就熟练掌握了宫廷刺绣的全部技艺。代海光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国传统书画,1983年,年仅14岁的他进入固安县外贸刺绣厂当学徒,成为一名刺绣工人,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北京探寻京绣新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固安县外贸刺绣厂进行转制,当时刺绣厂的很多工人纷纷在家创建刺绣作坊,代奇父子也不例外,也在家创办了一所刺绣作坊。如今20余年过去了,包括固安县外贸刺绣厂在内的其他刺绣厂几乎全部倒闭,只有代奇父子创建的刺绣厂坚持了下来。
由于京绣的主要市场在北京,客户群主要是一些深谙中国历史文化的文化人,所以,在2000年后,代海光接过父亲创办的刺绣作坊后不久,他和弟弟在北京潘家园开设了“老代绣花店”,一是希望京绣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二是希望京绣能有更好的市场。“上世纪京绣主要是出口,后来国外市场萎缩了,没想到国内市场却起来了,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又玩起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如今,京绣的前景非常不错,光收藏市场前途就不可限量。”代海光说,“我目前就是想把京绣玩出新的名堂来。京绣蕴含的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代海光学习京绣已有30余年,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如今临近半百,他对京绣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代海光也在探索如何让京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他和他的京绣作品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展会。代海光的京绣作为“燕京八绝”技艺之一,参加了网博会、“匠艺”非遗展览以及福建、海南等地的文博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老代绣花店”可以称得上是北京京绣界的翘楚,为了让京绣得到传承,代海光还广收门徒,希望更多年轻人喜欢京绣,能把京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