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礼贤镇 春秋时燕昭王曾建招贤纳士“黄金台”
北京新机场北邻大兴区礼贤镇,它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以蔬菜生产为主,故有“京畿南菜园”之誉。
据《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载:“礼贤辽已成村,时名礼贤,取‘礼贤下士’之意。元、明曾名里险社、李贤社。清设礼贤镇。”“明清为畿南名镇,设巡检司、驻县丞,属京都顺天府大兴县管辖。清康熙帝南巡河工常驻跸于此。”“解放战争时期大兴县人民政府曾驻礼贤镇。1956年设礼贤乡,1958年3月随大兴县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
礼贤镇旧有土城,始建年代无考。据传其东门砖雕楹联为“礼贤下士”、“雅歌投壶”。该镇西侧原有一处黄土高阜,阜上建寺,称金台寿峰寺。相传高阜为春秋时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后人称为“黄金台”。辽代台西修建寿峰寺,其建筑雄伟,为大兴县之名寺。据1946年出版的《大兴县地图》记载:时该寺房屋佛像已荒圮殆尽,尚有楹联一对,上联为“黄金台畔犹闻郭隗之言”,下联是“即墨城边宜识乐生之志”。此联记录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之佳话。
据史料记载:燕王哙七年(公元前314年),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年),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劝昭王广纳天下贤才,建筑“黄金台”,设“招贤馆”。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昭王采纳乐毅论功授爵受禄的政治制度,并改革吏制,制定严厉的法律,使燕国日益强盛。这段历史故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不仅为后人留下“招贤纳士”的美谈,还由此留下了“礼贤镇”这一地名。
礼贤镇南邻永定河,清代设有行宫,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跸于此。据传,有一年康熙帝亲自到无定河(后改称永定河)督导治理河患,当巡视到礼贤镇时,已是酉时,于是驻跸于礼贤镇附近的行宫。第二天一早,康熙皇帝换上便装,与工部大臣一起到河堤上巡视。他见几十名河工正在修筑河堤,但护堤用的木桩又细又短,且已打下的木桩间距很大,根本起不到保护河堤的作用,随即令工部大臣彻查。原来朝廷所拨筑堤银两被层层盘剥,大多被治河官员贪污,到了河工手里已所剩无几,施工时只得偷工减料。不久,调查结果上报康熙皇帝,他勃然大怒。于是,修筑河堤的“包工头”被押至大兴县大牢,都水司、营缮司、节慎库郎中等多位对工程督查不利的工部官员被革职,而贪污、克扣筑堤银两的几个官员有的被廷杖八十,有的被“秋后问斩”,连工部大臣也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