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译《飞鸟集》争议大 被下架召回(2)

2015-12-30 08:21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冯唐译《飞鸟集》争议大

翻译好坏没惟一标准冯唐回应

对于争议,冯唐本人曾强调了自己在翻译中的两个关注点,一是押韵:“泰戈尔的英文翻译是不押韵的,郑振铎的汉语翻译是不押韵的”。

二是个性:“我也想把个人特色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如果说是很朴实很扎实地忠实翻译原文,诗意递减的版本之前已经有了。如果只是重复,就没什么意思。”

同时,他也不认为翻译的好坏有什么惟一标准。

QQ图片20151229172028

诗意略胜一筹李银河评价

此外,也有少部分读者对冯唐的翻译持肯定态度,认为更接地气,便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其中,李银河的说法较有代表性。

李银河说:“因为一向喜欢冯唐的文字,所以觉得应当出来说几句公道话。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

QQ图片20151229172040

她认为,争议最大的将“面具(mask)”译为“裤裆”,将“好客(hospitable)”译为“骚”这两处不能算错译,只是不够雅:“冯唐之所以用词有些不雅,跟他的文字风格有关。他这个人一向比较生猛,他自己的诗就是这样……”而同时她也认可一个观点:“冯唐的缺点在于有点将自己的风格强加于原作者了,仅此而已。”

李银河还认为冯唐的译本在诗意上略胜郑振铎一筹,认为:“冯唐译的是诗,郑振铎译的是大白话……郑振铎的译本可能更接近泰戈尔的风格,可惜他不是诗人,所以在译本的诗意和美感上跟冯唐比差距还是蛮大的。”

翻译不是自己创作马爱农评价

翻译是一门学问,对于上述争议,翻译界名家的看法显得更有专业性。《哈利·波特》的中文版译者马爱农认为,出版社对于翻译作品的审核标准就是忠实于原文,不光是文字上的忠实,还有风格上的忠实:

“要原汁原味地把原著所承载的所有东西,包括语言、风格、氛围、情绪等所有的一切,传达给中国的读者,我觉得这才是好的翻译”。

以此作为标准,马爱农认为冯译版的《飞鸟集》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翻译的严格要求。马爱农说:“翻译就是翻译,不是自己创作,不是自说自话,原著怎么说,译者就怎么说,这才是翻译,‘信’绝对是第一位的。”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