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徐皓峰是个作家——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武士会》《道士下山》、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或者说,徐皓峰是个编剧——凭借电影《一代宗师》获得201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而近期热映的一部武侠电影《师父》,让观众恍然大悟,原来徐皓峰还是个导演。
豆瓣电影评分高达8.3分的《师父》,徐皓峰一人兼了导演、编剧、武术指导。拍完电影,可能想要说却没说的太多,他索性又出了本书《坐看重围:电影〈师父〉武打设计》,讲讲电影内外的真正武林。办完新书发布会,徐皓峰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借用《师父》中的一句台词,徐皓峰的武侠讲的是现实主义的江湖,绝不是“装装样子”。
徐皓峰在做武术指导
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技
《师父》男主人公陈识是一个北上天津博名的“咏春”高手。而陈识的扮演者廖凡在此之前从来没演过动作戏,也没有任何类似武术的基础。“接《师父》,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此。”廖凡说。开机前,给廖凡的训练时间仅有两个月,更要命的是,徐皓峰坚持真打。
徐皓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不要低估观众的眼睛。真的还是假的,人眼很挑剔,大银幕上能看出来。”他认为,当下正处于功夫片的特殊历史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大陆曾经和好莱坞发生强烈共鸣,觉得舞蹈化的功夫很神奇,但现在这个共鸣已经不存在。大家对于舞蹈化的功夫完全审美疲劳。我们要寻找另外一种能引起共鸣的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真功夫。“咏春”是徐皓峰唯一会的南方拳种,因为做《一代宗师》,他曾浸入到这个领域长达3年。徐皓峰说:“《一代宗师》中教梁朝伟的师父是梁绍鸿先生,他是叶问晚期的弟子,我的咏春拳也从他那儿学来。”
于是,导演兼武术指导的徐皓峰开始训练廖凡。廖凡回忆:“每天早上,我们去公园练拳。两个中年男人,在广场舞大妈的映衬下,拿刀拿枪在那儿比划。大概打得太差,连围观的人都没有。”
练得那么辛苦,徐皓峰仍然有言在先:看拍摄结果,打得好,说是“咏春”;打不好,就编个拳名。所以,开机后,遇到自报门户的台词,都拍了两套。直到杀青日,徐皓峰才通知廖凡:“咏春。”
同样的要求用在电影里的每一名演员身上,观众在《师父》中看到的武打动作,都是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技。徐皓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电影中饰演津门武行正宗郑山傲的金士杰,60多岁了,在拍摄戴着护具、看不见脸的镜头时,也是自己打,不用替身。”
除了武打设计,徐皓峰对电影的其他细节也是一丝不苟。《师父》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的天津,有人质疑为何片中无一人说天津话。徐皓峰解释:“现在的天津话是天津局部地区的一个腔调,民国的天津人其实都不会说。当时天津的武行,说的是河北话,而天津身份高的人说的是北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