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2015年:音乐作品小年 产业转型大年

2015-12-22 09:29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流行音乐2015年:音乐作品的小年 产业转型的大年

2015年,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讲,更像是一个小年。没有横空出世的新星,也没有“令人发指”的神曲,更缺少一览众山小的绝对巨星。这一年,就在一首接一首的歌曲中,度过了作品平凡的一年。

但2015年,至少对于华语流行音乐来讲,又是极为重要的一年。随着互联网、电视和影视产业对于音乐行业的渗透甚至蚕食,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音乐行业,也度过了转型过程中重要的一年。

无论如何,版权限令终于如愿以偿地执行,还是算得上2015年最重要的事情,毕竟这个困扰中国流行音乐多年的顽疾,一旦起了变化,很有可能从根子上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至少,音乐的起点总算已经对了……

免费时代终结 双APP时代来了

这几年,关于音乐下载收费的新闻不绝于耳,无论是倡议、疾呼还是哀叹,似乎都只是音乐产业内部人员的事,和歌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甚至当高晓松这样的音乐人,每次提出数字音乐要正版化,要通过收费来保障音乐人权利时,还有一些所谓的歌迷,会笑他很傻很天真,乃至还抨击音乐人想钱想疯了。毕竟,当音乐免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音乐的价值和版权的意义所在,所以很难接受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

但2015年则不同了。随着国家版权局的出手,各大音乐门户终于从我做起,在11月1日那天,纷纷将曲库中没有版权的歌曲下架。而由于此前以阿里、海洋和腾讯为首的平台,已经通过版权抢购战,各自得到了相应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再加上海洋系的酷狗、酷我,以及网易云音乐与腾讯的合作,也让国内的数字音乐平台,形成阿里系和腾讯系两强对垒的初步格局。

虽然阿里系音乐版权资源相对较少,但看起来影响更大。其拥有“滚石唱片”、“相信音乐”、“寰亚唱片”和BMG等公司的独家资源,再加上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在独立音乐人方面的版权积累,使得腾讯系虽然垄断大部分版权,但歌迷如果想要得到一个更全面的音乐世界,就必须在腾讯和阿里的音乐APP中,至少各选一个。由此形成的格局,也被称为双APP时代。

双APP时代博弈的最大赢家,当然是传统唱片公司。这个十几年来饱受盗版和免费下载困扰的行业,终于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版权哄抢,又开始扬眉吐气起来。而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则又在花重金收购版权之后,开始进入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只能用烧钱求关注的方式,巩固自己在音乐行业的地位,至于收益,那可就是未来的事情。

而双APP时代受到影响最大的,这次则换成了歌迷。除了想听比较全的歌,就必须装两个音乐APP之外,很多歌迷还发现,有些歌手因为不同时代签约不同公司,导致曲目的版权极其分散。甚至有歌迷为了听一位歌手的三首作品,只能选择同时下三个APP,习惯了免费甚至方便的歌迷,这次却因为音乐的正版化,成了“受害者”。

但对于一个很多年都没理顺版权关系的产业来讲,这种阵痛也在所难免。况且玩独家本来就是资本时代的必备游戏。就像今年,美国的泰勒·斯威芙特(Taylor Swift)和阿黛尔(Adele),同样拒绝在流媒体首发专辑,并主打实体唱片渠道,好音乐有时候就应该傲娇,让你跟着它跑,而不是随传随到。

单曲取代专辑 音乐配套影视

音乐媒介从实体唱片到数字音乐的变化,也体现在音乐内容上。在以往,专辑是一个歌手的年度成绩单,没有专辑就不会有最高的乐坛关注度,甚至还因为不够报名资格,被挡在许多音乐颁奖礼的门外。但在2015年,随着单曲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介质,也使得单曲和专辑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分别,甚至之前专辑影响力远大于单曲的情况,在2015年更是互换了一个位置。

的确,从传统的主流层面来讲,2015年的华语专辑确实屈指可数,可能也就只有邓紫棋、李荣浩、汪峰、李健、张惠妹(阿密特)等几张专辑,算是拥有一定影响力。反倒是在单曲方面,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比如朴树的《在木星》、那英的《默》、金志文的《夏洛特烦恼》、陈奕迅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张靓颖的《迎战阴霾(Fighting Shadows)》、陈坤的《寻龙诀》,以及霍建华和赵丽颖合唱的《不可说》等等流传一时的单曲,在2015年就都没有以专辑的方式呈现,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单曲的传播度。

而除了“中国好歌曲”涌现出来的一些单曲,如苏运莹的《野子》、刘雨潼的《等风来》,以及像李荣浩的《喜剧之王》、汪峰的《你走你的路》等,最终被收进个人专辑的单曲。其他在2015年发行的单曲,绝大部分都在歌名后有个小尾巴,即某某影视剧的主题曲、片尾曲,甚至推广曲。像《不可说》、《默》就分别是《花千骨》和《何以笙箫默》的主题曲,到了后来,也分不清是歌以影视名,还是歌曲拉升了收视率。

而且越是有名的电影和电视剧,它的相关歌曲就越是能够得到极好的推广。所以,这也就形成了2015年华语乐坛的独特格局:音乐人和歌手的身体,都给了选秀节目,又把原创作品给了影视剧。尤其是后者,由于大范围的集体规模化,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华语流行音乐产业已经成了电影工业配套加工体系的一部分。

全年都有选秀 综艺渗透乐坛

从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超级女声”开始,在这十一年里,国内的选秀节目就没停过。2005年的“超级女声”,因为同时出现了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选手,将音乐真人秀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和2013年的“我是歌手”,则又把国内的音乐真人秀,带到了一个2.0时代。

2015年国内的音乐真人秀领域,则出现了群雄逐鹿的现象,厮杀更趋惨烈,这些节目更是从拼选手唱功,开始进入拼节目概念的新时代。从年初开始,“中国好歌曲”和“我是歌手”就开始角逐新年档。进入5月,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也开启了自己的第三季。而到了7月,第四季“中国好声音”更把今年的选秀节目关注度,推到一个全年至高的顶点。

相比这些都已经有超过两季或以上历史的老品牌,今年的选秀节目市场,还出现了很多后起之秀。像今年7月,灿星和江苏卫视联手推出的“蒙面歌王”,就因为从韩国MBC购买版权的蒙面概念,一度拥有话题。而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台联手打造的“隐藏的歌手”,同样在10月上线,其主打的模仿秀概念,也算独树一帜。本月由四川卫视播出的“诗歌之王”,则又通过诗人和音乐人联手创作的主题,提供又一种音乐真人秀的角度。而11月由灿星和东方卫视联手的“中国之星”,更因为节目初期的直通“格莱美”概念,以及邀请到了从没担任过音乐真人秀导师的崔健出席推荐人,所以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

2015年更是综艺节目对乐坛涉及越来越深的一年。像年初的“中国好歌曲”,除了邀请独立音乐人马条之外,更请到了西北鼓王赵牧阳出山,而即使是独立音乐圈,赵牧阳都已经算是一个小众的人物。年底的“中国之星”,巨星推荐人崔健更是搬出了“子曰”、“痛仰”等等多年活跃小众领域的摇滚乐队,而这些乐队,原本一直被认为是综艺节目不会涉及的“净土”。但随着音乐真人秀在音乐人资源上的匮乏,更加上之前在邓紫棋、罗琦、莫西子诗等人身上尝到了甜头,就让很多节目组,更愿意把宝押在相对还比较小众和神秘的音乐人身上,除了可以制造更多话题之外,这些歌手的增长空间,显然要超过孙楠这些选秀专业户。

另外一方面,像国内最好的录音师金少刚、何飙,华语顶级的编曲人梁翘柏、谭伊哲,以及许多优秀的乐手,由于整年都将重心放到音乐真人秀节目上,也导致了乐坛的制作力量真空。甚至有音乐人感叹,现在想找一个好的乐手和制作人录专辑,往往发现他们正在录节目的现场。或许这也是导致2015年主流精品缺少的原因,毕竟好的专辑是需要歌手、创作人、制作人、乐手等等整个团队,一起泡出来的。

主流音乐创造力缺失 小众音乐反攻

2015年也是以前被认为是小众音乐的独立音乐反攻主流的一年。

6月27日,李志踏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换作十年前,这是很难让人相信的事。毕竟,作为独立歌手的李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和他最匹配的,还是各个城市的Livehouse。不过,随着连续几年跨年的演唱会,以及团队在营销方面的出色经营,李志已经成了很多一线城市独立歌迷的偶像,并随着歌迷基数的日益扩大,最终成就他踏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也可以说这是独立音乐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9月12日,另一个在年轻歌迷群体里极受欢迎的“好妹妹”组合,更是将演唱会开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而这种户外场地,一直原本是陈奕迅、周杰伦、张学友和“五月天”这样一线港台艺人的战场。在内地,只有汪峰、“凤凰传奇”等寥寥无几的艺人可以享用。但因为“好妹妹”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以卖萌、耍宝等互动形式,捕获了很多歌迷的心,也使得他们在年轻歌迷群体中,越来越有影响力。这种主动出击的模式,恰恰是以前主流唱片公司包装明星时,很难顾及的成分。那种通告式的宣传、生硬的打榜,比起“好妹妹”在社交媒体与歌迷的互动,以及作品忽而搞怪、忽而纯情的创作,显然已经有些脱离互联网时代。

事实上,除了汪峰、邓紫棋、李荣浩和李健等少数几个歌手,在2015年发行专辑时有过一定影响力之外,这一年更多的作品传播,除了影视剧歌曲之外,就是独立音乐人的很多作品。像马頔的《南山南》,就通过自己和“中国好声音”冠军张磊在比赛时的翻唱,火了两遍。虽然在民谣圈和独立音乐圈都有一定的争议,但另一位歌手程壁,却同样因为一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莫西子诗合唱),在2015年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并吸引了一群忠诚度很高的歌迷。与程壁类似的,还有另一个名叫陈粒的歌手,其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炒作,甚至远比一些主流明星,更容易找到歌迷的追星点。

李志的《1701》、“五条人”的《广东姑娘》、“声音玩具”的《爱是昂贵的》等等独立音乐专辑,在2015年不仅有好的口碑,其销售比起一些二、三线主流艺人的专辑来,还要好看许多。再加上“HAYA”乐团的《疯马》、“Lu1”的《男孩》、“小老虎”的《色弱》专辑,很多独立音乐,甚至已经成了很多综合音乐颁奖礼的必备选项,相比主流乐坛创造力的缺失,独立音乐的多元、丰富,确实也是维持目前华语流行乐原创力量最后的动力。

没有绝对偶像 没有主打曲风

相比新千年之后,周杰伦和蔡依林对华语流行乐天王天后的垄断,这几年似乎已经很难有一个歌手,可以具有那种年度的号召力,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或者年度传唱曲,在歌坛拥有无法撼动的地位。就如泰勒·斯威芙特和阿黛尔对于英美歌坛那样。

在2015年,能够达到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主流歌手,或者也就只有张惠妹、李健、李荣浩、汪峰和邓紫棋等少数几位。陈奕迅则因为只发行了粤语专辑,所以这一年在国语市场的力度,也只能靠一些影视和广告歌曲维持着。

但所有的这些主流歌曲,由于都没办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民K歌,像以前周杰伦那种一年一首的“中国风”经典,或者像李健的《传奇》、汪峰的《春天里》这个级别的作品,所以,2015年继续了没有绝对巨星的一年。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曲风。如果说周杰伦时代,R&B曲风可以独占鳌头的话,那么2015年真的没有一种曲风具有绝对的市场统治力。更关键的是,音乐曲风的互相打通,已经使得单一曲风的歌手越来越少,像张惠妹、邓紫棋等,都会在一张专辑里,不仅搭配许多种曲风,而且就算是电子元素,都会换几种玩法,你根本没办法用一种标签去定义一张专辑。

因为陈粒、程壁、李志、李健、马頔等歌手的存在,民谣相对在2015年还算是特别流行的曲风。尤其是像张磊在第四季“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对民谣歌曲持续性的“推广”,也使得民谣音乐越来越成为一种话题和现象级的曲风。不过,和各大榜单上许多跨界、摇滚、融合、R&B、说唱等风格一起,民谣也不算是一枝独秀,没有主打和最潮流的曲风,依然还是2015年的一大特色。

欧美乐坛换代 又是一个时代

相比华语流行音乐在2015年的混沌,欧美流行音乐倒是在这一年出现了很多新气象。

年中的泰勒·斯威芙特和年底的阿黛尔,纷纷凭借自己的新专辑,在实体唱片的寒冬,带来了强心的刺激。其中阿黛尔的新专辑《25》屡破历史纪录,首周338万张的销量纪录,更是创造了一段新的历史。无论是泰勒还是阿黛尔,她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歌手,可以说,欧美乐坛已经开始真正进入90后偶像掌控的时代。

不再是前几年阿黛尔引领的复古灵魂乐回归,今年欧美乐坛在音乐发展上,也进入到一个新时代。EDM(电子流行乐)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领域,而绝不停留在以往像“嘎嘎小姐”(Lady Gaga)那样的舞曲层面。像特洛耶·希凡(Troye Sivan)这样炙手可热的新人,完全已经开始在情歌的基础上,融入了高密度的EDM,使得作品越来越有音色的密集感。

而前几年已经开始走向下坡的嘻哈音乐,则因为肯德里克·拉马尔(Kendrick Lamar)和他的第三张专辑《To Pimp A Butterfly》,重新带领嘻哈音乐复兴。更多社会议题的加入,也让拉马尔重新赋予嘻哈音乐以嘻哈精神。另一位歌手“盆栽”(The Weeknd),则既是R&B音乐的继承者,更是R&B音乐的革命者。在融合了电子、氛围、独立摇滚,甚至中东元素后,“盆栽”也赋予了R&B音乐,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唱歌颤音、节奏华丽的定式。在“盆栽哥”的革新下,甚至已经让以碧昂斯为代表的“当代R&B”,都可以慢慢划归到“传统R&B”领域里去了。

除此之外,在复古灵魂乐上倍受好评的“阿拉巴马摇摇”(Alabama Shakes),也在原味复刻的基础上,开始了一定实验性的音乐尝试。而获得英国“水星奖”的本贾明·克莱门蒂(Benjamin Clementine),同样还在灵魂乐的声调里,注入了很多香颂、古典等等元素,比起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阿黛尔、达菲(Duffy)的人声复古灵魂乐,显然2015年的复古流行音乐已经开始有了更多新的探索。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