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正考父》:梨园名家演绎孔子七世祖故事

2015-12-15 10:45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探班《正考父》:梨园名家演绎孔子七世祖故事

由北京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将于12月18日至22日在国家大剧院迎来首演。12月14日,该剧邀请媒体来到北京京剧院进行排练探班,并为记者展现了该剧“筑堤”和“昭明”等精彩场次。

该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导演任鸣、著名戏曲导演、京剧名家陈霖苍、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舞美设计章抗美、服装设计宋立、灯光设计孟彬担纲主创,京剧名家杜镇杰、张慧芳、李宏图与著名青年京剧演员张建峰、杨少彭领衔的京剧新编戏,以筑堤和考鼎两条主线,讲述孔子七世祖、西周名臣正考父严以修身、清廉从政、恭勤为民、忠义传家的故事。

正考父为孔子七世祖。连续辅佐西周宋国戴、武、宣三代国君,官至上卿,德高望隆。三公时期,宋国崇德法,尚礼义,倡廉俭,戒奢靡,重农桑,修水利。身为首辅的正考父居功至伟。但他官位越高,人越谦恭,修身愈严,律已愈苛。在家庙的鼎上,正考父铸下31字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这样,也没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铭文在《国语》、《左传》、《史记》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也是孔圣家风家教世代相承的史据。

本剧以筑堤和考鼎两条主线展开故事,将正考父为官亲民为民、为臣公忠体国、为人恭俭清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深刻。本剧的核心思想“官高不可忘根本,根本原在民心栽”也随剧情充分发展得到升华。

当日进行的筑堤场次排练中,蛟河大夫正考父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百姓,并以工代赈,率领父老共筑堤堰,防治水患。他与百姓叩石垦壤,同甘共苦。考父妻带着嘉儿来为考父与百姓送饭,年幼的嘉儿也在堤上争着为国出力。自称齐国灾民的逃荒人丑牛也来堤上效力糊口,被正考父收留。

第五场 “昭明”中,大堤即将告竣,考父妻与众女眷采挖野菜为筑堤百姓送餐。副卿与乡绅迎钦差来到堤上,声称正考父犯下三宗大罪。岂料钦差奉国君口谕将圣旨交给丑牛,原来丑牛是乔装成饥民的国君客卿司马牛,明察暗访后早将实情上禀。副卿和乡绅计破而被缉拿。正考父则被擢升为卿大夫赴京辅政,而正考父誓言水患不除、农桑不兴,不离蛟河。

任鸣认为,《正考父》在艺术上追求“七分传统,三分古风”的创作理念,在充分尊重京剧传统的同时,根据该剧所表现的时代,体现古风、古韵、古意。在古境上营造出中国古代诗意的美。

陈霖苍表示,“一个人不大不小,一颗心不偏不私”,对上不小,对下不大,公平、公道天地宽,这就是西周宋国名臣正考父。让他走上京剧舞台,主旨、融合、顺通、巧套、细造。激活传统程式,不忘艺术根本。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