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飞甲》
《后会无期》
传播营销更透明了
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大圣归来》靠着网络“自来水”(网民自发组成的支持影片的免费水军)的口碑传播,最终收获了9.54亿的票房。根据开心麻花同名话剧改编的《夏洛特烦恼》的逆袭成为票房黑马,也与“自来水”们的强力支持以及片方企鹅影业强大的互联网营销手段脱不了关系。
《夏洛特烦恼》的出品方之一企鹅影业今年投资出品加联合出品一共10部电影,期待累计票房50亿,结果《夏洛特烦恼》意外的大卖让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56亿。但据常斌介绍,《夏洛特烦恼》8月推出第一款预告片的时候,网络点击量并不高。企鹅影业随后利用了腾讯的用户资源在互联网上强力推荐这部电影,包括微信插件,也包括在腾讯视频的热播剧《花千骨》之前放贴片广告。常斌分析指出,在这些片方主动的互联网营销手段之外,依托于互联网的“自来水”自发的口碑传播才是《夏洛特烦恼》票房逆袭的决定性因素。该片上映之初的排片不足11%,是“自来水”让口碑迅速发酵,导致第二天排片逆袭。“大家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也没有朋友圈。一部电影上映,听说阵容还行就去看了,不像现在,电影当天首映,口碑马上就出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中小成本电影是利好。以前靠口口相传太慢了,就算口碑好,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也完全可能一上映就被大卡司给打趴了。现在只要电影口碑确实好,就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触达到用户的心里。它的风险在于,如果不好的话,口碑发散得也会很快。”常斌指出,互联网所带来的透明营销时代也是“黑马”崛起的土壤。柳庆庆也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在互联网营销的大前提下,回归到电影本身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我的主演是不是13年没有上过大银幕了,不管我是不是一个非常新的导演,只要我的作品好,口碑还是会很快被散播出去,然后又很快反馈到影院,影响到排片。”
小资料
那些年的“票房黑马”
回首2011年,一部电视剧阵容的《失恋33天》拿下3.57亿票房,排进年度票房榜前十,让业界跌破眼镜。“票房黑马”一词也从此在电影圈走红;然而,转年(2012年)的电影市场就找不见黑马的踪影了。当年的票房前十名被进口片占据了八席,剩余的两席被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瓜分;2013年随着《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意外走红,国产的“票房黑马”重现江湖,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2014年有《爸爸去哪儿》(6.9亿)、《分手大师》(6.7亿)、《后会无期》(6.2亿)和《京城81号》(4亿);2015年迄今为止已有《夏洛特烦恼》等五部堪称“票房黑马”的国产电影上映。从2011年到2015年,短短5年时间里,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黑马”就从稀有物种变成了常见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