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烦恼》票房超13亿 票房黑马为何频出?

2015-10-29 08:30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失恋33天》  


《大圣归来》


《北京遇上西雅图》

27日晚,由企鹅影业等共同投资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在京举行了回报“自来水”的同名话剧专场演出。导演闫非、彭大魔当场宣布,电影《夏洛特烦恼》已取得超过13亿元票房,位列国产电影票房季军,并将在全国延长放映时间到11月30日。靠着没有大明星的阵容,拿下如此成绩,《夏洛特烦恼》是国庆档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也是2015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上众多黑马中的一匹。电影界所谓的“黑马”,是指那些投资相对较小,阵容相对不知名,上映前并不被看好的国产电影。2015年,的确是中国电影市场黑马频繁涌现的一年——《夏洛特烦恼》,加上上半年上映的《战狼》,暑期档上映的《捉妖记》和《煎饼侠》、《大圣归来》,构成了一个实力强劲的“黑马梯队”。是什么原因导致“黑马”频出?北京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企鹅影业总监常斌、万达影视副总柳庆庆等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电影创作者自身思路的改变、互联网营销的助力都是造就“黑马”频出的原因。

创作者思路变了

资深的电影营销专家高军曾经说过,黑马也是需要跑道的,只有市场空间足够大了,那些有潜力的中小成本国产影片才能获得跑道,才能够有机会证明自己究竟是不是黑马。最近3年票房黑马电影数量的增多,跟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容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电影市场这么大体量的爆发,给电影带来了多元化生存的机会,也给了年轻导演成功的机会。”柳庆庆透露,他曾经跟《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深入地聊过,韩延感慨说,像他这样科班出身的年轻导演,在以前的市场和体系下,毕业之后要先进入一个剧组从助理开始熬,熬到副导演,差不多要15年以后才会有机会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而现在很多导演都是80后,甚至90后。“很多年轻导演,包括一些跨界导演,以前没有机会展现他们的能力。一旦获得这样的机会,他就很容易成为黑马。”

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电影创作者本身的思路在这些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柳庆庆看来,早些年的电影创作者,尤其是导演,更多的是艺术家,他们个人表达的意愿特别强烈,对于观众需求的照顾则不是那么细致。而近年来电影票房向好也让创作者变得越来越尊重观众。“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创作者,他们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让观众接受、让观众觉得票价花得更值。带着这样的思路去创作剧本、去导演一部电影,在票房上获得成功的几率肯定会更高,出现票房黑马的机会自然也相应提高。”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  作者:杨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