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管张学良的“大看守”刘乙光的真实面目(7)

2016-02-01 12:5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30年少帅身边的灰色影子

相惜 两人共同走过30年岁月

意外的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两人的关系又一次转好。以至于他们相处的最后几年,张学良的日记中经常出现“老刘”为他可能获释欢喜不已,遇到他耍犟脾气的时候“苦劝” ——这种苦劝常使张学良避免不可知之祸事,或与莫德惠等老友发生不该发生的误会。过后,张学良会感慨“老刘好意可感也”。

两家的关系亦让人意想不到的亲密。刘乙光长子刘伯涵当时在海军服役,这样写道:“我妹妹则与四小姐特別亲,四小姐待她比母亲还好,她一回来就与四小姐到房中喁喁私語。她常接到四小姐送的东西,恩情终生难忘。张先生幽默开朗,我们在西子湾的时候,他会在院中挂个大西瓜,叫我回家来吃。”

我想,那是度尽余劫之后,两个幸存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那一刻,亦悟到张学良将军的了不起之处。

被囚之日日增,我们可以注意到张学良的举动出现了很大变化。虽然“多口,快心,任性”的性格不改,但开始尽量不再让看守他的刘乙光为难。比如,他去打猎,明白自己持枪刘乙光会担心自杀,便只捡拾猎物不做射杀者;再比如,他会注意和看守们打牌少输少赢——多输会被认为别有用心,多赢特务们不高兴;再比如,他给检查信件的特务黄敬宜起外号“黄娘子”……

张学良将军幽囚的三十年时光,刘乙光何尝不是共同的囚人?一是求生之虎,一是守丘之狐,但其实他们的利益也有一致的地方——幽囚张学良的局面无法改变,刘乙光亦无期待张早死以交差的狠毒。他们的共同底线,是平安地度过这难熬的岁月。

去台湾后,蒋介石第一次见张学良,开口便是:“你的头秃了。”

刘乙光现存照片上,也是和张学良将军一样谢顶的。

三十年,人生美好的时光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度过,共同消磨雄心,一起发白齿落,这已经不仅仅是囚者与看守,而有了一种生死相依的味道。我想没有谁认真关注张学良身边那个灰色的影子,只有刘乙光明白,自己的青春,是和着张学良将军的壮志付水东流。两个人的晚年重叠在一起,政治的色彩早已淡去,有的,大约只有同声的晨钟暮鼓。

刘乙光的儿子刘伯涵这样谈到那段岁月,或许,正适合做本文的结尾。

“在感情上,我们是偏袒着张先生的,对外面的风言风语,我们都很关心,因为我们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弟妹对张先生都很尊敬,因为他以前把我们当一家人看,对我们很好,我们也一直视他为父执。在那些深山僻壤中,只有我们这家小孩,他对我们好也是自然的。那段时光也是我们全家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张先生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想起我父亲就想到张先生。张先生的历史功过自有定论,但他的爱国心都是绝对值得肯定的,我们永远记得那山中的张学良。”

刘乙光死去的时候十分寂寥,蒋经国之外,只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来吊唁。我想,这对他来说,已是足够的安慰。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