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哪些“深夜食堂”?(3)

2017-06-26 08:4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京城唯一传统评书茶馆:

康龄轩

老北京有许多茶馆,汇聚三教九流各色人物,老舍的《茶馆》就曾描绘一个大茶馆勾勒出一个小社会。众多茶馆中,书茶馆的夜晚仍旧热闹,说书人醒木“啪”地一拍,接着馆子里就会不时传来书座票友的哄笑声和起哄声。

据《江湖丛谈》中记载:“自从庚子年后禁烟,北平的评书馆子才渐渐兴旺,到民国二十年,说评书的艺人都上馆子了,露天场儿是见不着的。”原本明场子撂地的说书先生开始走进茶馆,书茶馆也就兴起了。

书茶馆

评书一般分“白天”与“晚灯”两班。“白天”一般由下午三点至六、七时,“晚灯”由下午七、八时直至深夜十一、二点。茶客中,既有失意的官员,在职的政客、职员,商店的 经理、帐房先生,纳福的老太太,也有一般劳苦大众。

后来,这种老北京的“夜生活”逐渐消失了,到1990年的时候,茶馆基本消失。诞生于后海胡同四合院里的康龄轩,享有“京城唯一评书茶馆”的头衔,来到这里,书座票友还可以享受到老北京久违的“灯晚儿”。

评书艺人马岐

评书艺人马岐每周说两回灯晚儿,而马歧是西河大鼓马派创始人马连登之子、评书大师陈荣启之徒。“评书就得到茶馆听。” 马歧曾说:“能看艺人一招一式,茶馆小吃也美味。”

观众辛酉生曾形容灯晚儿的场景:“这个茶馆的观众也有意思,有十几位几乎场场到。坐定,开始打牌、聊天、嗑瓜子,上面说什么和他们似乎没关系。是书说的不好吗?马先生说《隋唐》,说的不错,有传授,有包袱(笑料)。毛病是马先生太爱唱,而且每次唱的都一样,‘我给您学一个白派,真正白云鹏。邓丽君,我最爱,她唱歌那个味,我给您学个邓丽君。您还不给我来点掌声’。于是观众鼓掌,然后继续低头打牌聊天。”

只可惜,传统评书馆的生存面临困境,坚守十年,康龄轩迁出后海胡同,搬进高楼林立的街区,灯晚儿也不得不随之取消,改为周末下午两场京味儿评书,马歧和他的弟子们依然在为票友们带去传统老北京的味道。

北新桥卤煮老店、东华门夜市、24小时营业的簋街等等……这些“深夜食堂”带着老北京的记忆与味道,用美食与人情抚慰心灵。(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作者:张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