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鲁迅告诉你苦闷“北漂”生活如何逆袭(2)

2017-05-15 09:4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北京蛰伏7年 白话创作《狂人日记》

在鲁迅勤奋抄古碑的日子里,一天,曾一同留学日本的同学、《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去会馆找鲁迅,“你抄这些有什么用?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异乡人鲁迅告诉你苦闷“北漂”生活如何逆袭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的三味书屋

“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动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听了钱玄同的劝说,后来鲁迅提笔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首发于《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使鲁迅“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又复燃了起来,此后,鲁迅在《新青年》陆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多篇文学作品。

北漂14年 常去的饭馆有65家

热衷抄古碑的鲁迅,来到北京怎会错过琉璃厂?根据《鲁迅与他的背景》作者萧振鸣统计,鲁迅在北京居住的14年间,到琉璃厂480多次,购买书籍3800多册,拓片4000多枚,还有古钱及其他古董,总共花费约4000多元。未至北京,鲁迅就曾书信询问朋友:“闻北京琉璃厂颇有典籍,想当如是,曾一览否?”

异乡人鲁迅告诉你苦闷“北漂”生活如何逆袭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景

异乡人鲁迅告诉你苦闷“北漂”生活如何逆袭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景

逛完琉璃厂,鲁迅有时会到杨梅竹斜街的东升平浴池洗澡理发,有时便沿着铁树斜街到大栅栏西街,寻觅美食。大栅栏西街是有名的京味小吃一条街,323米的街道包罗上百种特色小吃。鲁迅不仅是大栅栏的常客,还是“美食达人”,据不完全统计,北漂14年鲁迅常去的饭馆就有65家,既有高档酒楼、西式餐厅,也不乏市井小馆。

责任编辑:姚飞(QX0017)  作者:张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