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70后作家付秀莹“顽固”书写一个村庄

2016-12-19 07:4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70后作家付秀莹坚持写故土,首部长篇小说《陌上》引关注

写家乡,写乡土,听起来并不新鲜,但70后作家付秀莹写作也有十来年了,一直在写她生长的那个小小的村庄——芳村,还真不多见。付秀莹笔下的多部中短篇小说都是写芳村,而她的首部长篇小说《陌上》更是让芳村来了一次整体亮相。这本书刚面世一个月,就引起了热烈反响。一个作家如此“顽固”地书写一个村庄,在当今也算是异数。

乡情,她一家一户地去写

办公室的暖气很足。付秀莹一头披肩长发,阳光恰到好处地洒在她身上,她的脸显得红扑扑,像是熟透的苹果。谈论起家乡、写作,她的眼睛亮闪闪的,有着少女一般的澄澈。

《陌上》是付秀莹花费3年时间创作的,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多少人,因为光主角就有二十多个,如果算上各式各样的人,怎么也得有上百个。书中每个人都有来历,都有原型。

没有打腹稿、没有事先画人物关系图,付秀莹每天的写作都是纯粹感性的,“他们就在你心中嚷着、叫着、拥挤着,要出来。”她对“芳村”的痛和痒,了然于心。她清楚每一户人家的婚丧嫁娶、是非纠葛,甚至熟悉那个村庄的每一声咳嗽、每一声叹息。所以一旦写起来时,文字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没有任何的阻隔。

“我就想追求自然的状态,今天这个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能走来的这个人,就是下一章的主要人物。”付秀莹说,小说采取了散点透视的笔法,是一家一户地去写,写了二十多个章节。那些乡村的女性站在命运的风口,任时代风潮裹挟而去。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她们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都得到细腻的描绘和呈现,而笔底则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我特别想让我的读者了解芳村,想带着他们一家一户去串门,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付秀莹说。

乡土,对她是明亮的段落

付秀莹的家乡在河北无极县一个小山村,对她而言,最美好的生活段落都发生在这个小山村。

付秀莹如今想来,对家乡的眷恋,从12岁那个清晨就开始萌发了。家里的老姑娘就要去县城念初中了,这个秋天的早晨,有雾、有晨霜、有鸟鸣,家里人早早起来包饺子,只因河北农村讲究“上马饺子下马面”。小付秀莹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听着家里人烧火做饭,擀面杖“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父母在堂真是最快乐的时候,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不知道前路有多么艰难,心里也没有忧伤。”

那次离家念书,付秀莹得到了珍爱一生的两件衣服,一件粉色,一件淡黄色,还绣着花。她还拥有了一辆燕山牌自行车。父亲骑车送她,她也骑着车,老远回头,母亲还在村口站着。“母亲离世已经18年了,人生不能重过。”付秀莹的眼圈红了。

这份美好的记忆,更多缘于父母为付秀莹挡了太多的风雨、伤痛。初中到县上参加作文大赛,父亲顶着北风使劲蹬车,大冬天他的后背全湿了,那一刻付秀莹小小的心在想,“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爹。”母亲病重,一听姑娘回来了,赶紧把输液针头拔掉,偷偷藏起来。“过往的生活细节,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段落。后来遇到多少坎坷,因为有这些明亮的段落在,会觉得自己曾经快活过。”付秀莹说。

故土对她来说分量很重,甚至比她生活多年的北京重要得多。“对这么大的城市、将来的安身之所,不敢深想。”付秀莹说,而在家乡,丧事盛大,给人视死如归的感觉。她母亲就葬在自家田地里,人们来来往往,就好像母亲从未离开过。对付秀莹来说,城市显得冷冰冰的,邻居们不知道对面人家的添和减。她说,自己虽然享受着城市的便利,但根永远在乡土。

书写故土,是付秀莹极其自然的选择,“我从旁观者、走出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乡村人物的命运,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写他们。”于是,她从多年前一落笔写《爱情到处流传》,就在写芳村,但那时更多是童年视角、童年经验。时光流淌,到了这部《陌上》,是写驳杂、变动的、一时让人难以分辨的现实生活。付秀莹曾有过犹豫,朋友也劝说别再写乡土了,但最终她坚持了自己的心意,“我变得勇敢了,不像之前躲在回忆里,纯粹是对故园的眷恋。”

乡亲,毛遂自荐当小说人物

随着《陌上》的面世,付秀莹成了家乡的名人,“无极味道”公众号至少三次发布了相关消息,并登载小说片段,回复的全都是她的乡亲们。一位乡亲留言说,“这是我小从姑(注:付秀莹的小名叫小从)。”

前两天,付秀莹被请回母校正定中学,给学弟学妹们讲自己的文学之路,当了一回励志典型。更有很多家乡人向付秀莹家里人要书,她明白,他们不是买不起书,他们要的是面子,希望作家给个体面,所以她能满足的就都满足了。县文联主席也打来电话说,要为小说写评论。县作协主席还特意到村里的诊所去看了一趟,跟书里的细节进行对照。县志办公室更是急着要把这位从无极县走出的作家写进县志。

村里乡亲纷纷被写进书里,付秀莹原本有些担心他们会有意见,谁知大家看到书后都开心得很,“他们愿意我把他们变成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可以从那里面获得安慰,或者是一种所谓的永生。”更有人心怀期盼,想毛遂自荐成为小从新书中的人物。付秀莹的姐姐就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老太太来自邻村,今年60岁,一见面就说,“让你妹写写我。”老人家给付秀莹打来电话,从做姑娘到嫁人,还有她内心受过的伤,全部倾诉了。老人家说:“我觉得你懂,你写了那么多人的心事,我的故事你哪怕用一点点就行。”

付秀莹当然还收到了文学圈的点评。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行于陌上,看次第花开,付秀莹好一副白描手眼。天下事,犹未定,风云只在女人眉头心头之间。温婉情怀,曲尽万般滋味,见天地,见世道人心。”著名作家刘庆邦也称赞道:“付秀莹的文字是心灵化的。她喜欢探究心灵的奥秘,愿意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从付秀莹的小说中随意截取一段文字,我们都能看出,那些文字在付秀莹心灵的土壤里培育过,一一打上了她心灵的烙印。”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路艳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