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国门矗立500年
正阳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起初在元代时称丽正门,是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的,到了明朝称大明门,清朝时又被称大清门。因是内城九门中最高的一个,规制也最为宏大雄伟,也被称之“国门”。
这座傲视群雄的城门,在他的发展过程中,有机遇,也有坎坷。
从1276年元大都建成开始,三个封建王朝全部定都北京。这对宫门口的正阳门来说,是遇到了一个比较长和稳定的发展机遇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阳门继续处于城市核心区,与天安门广场只一路之隔。
元代通惠河开凿,河水经积水潭沿今天安门东继续向东南流去。当时不少商贩将货物运到正阳门外,在那建屋搭棚,逐渐形成了市场,其繁华景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清末,北京的火车,客、货车站都设在了正阳门,此后,北京开通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无不首先在这里设站。正阳门东站就是老前门火车站,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由英国人修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如今,旧址成为了北京铁路博物馆,也有百余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