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痛饮生活的满杯”,常被苏民挂在嘴边。这位为北京人艺戏剧事业奉献了一生的演员、导演、老师,在饮尽生活的满杯后,安然离去。9月6日,苏民追思会在北京人艺举行,他生前的好友蓝天野、朱旭、李雪健,学生徐帆、冯远征、王斑,儿子濮存昕等到场,追忆这位老艺术家台前幕后的光华一生。
9月6日,苏民夫人贾铨老师在儿子的陪伴下,观看苏民生平图片展。史春阳摄
人艺一楼的排练厅里,苏民的巨幅照片挂在墙上,无论谁走进房间,都能一眼看见他灿烂的笑脸。排练厅的一侧,布有回顾苏民一生的图文展。书法家范曾送上的挽联也挂在墙上,寄托着众人的哀思:“吾知其艺知其学天何妒之夺挚友,众赞彼德赞彼品世共伤者失贤人。”
大约10点钟,苏民夫人贾铨在亲友搀扶下,坐着轮椅进入会场。看到现场全是丈夫生前最熟悉的人,她难掩激动情绪:“我来这个排练厅几十年了,没想到今天进来竟是这样一幅情景。”这里曾是苏民生前指导、观看演员排练的地方。如今,他再也不能在这里工作了。
1952年,苏民在新成立的北京人艺任演员,《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葛鲁莫夫,都是他的舞台代表作。他还是北京人艺的第二代导演,曾先后执导40多部古今中外剧目,比如《李白》《蔡文姬》《天之骄子》,许多都成为人艺的保留剧目。
作为与苏民相识74年的挚友,89岁的蓝天野在追思会上第一个发言。他动情回顾了与苏民多年的交情,并就人艺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们怀念苏民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人艺的辉煌保持下去。苏民走了,还有人在为人艺操心,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吗?希望现在的领导班子能扛起来,拜托了!”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在追思会后慰问苏民夫人贾铨。史春阳摄
在86岁的朱旭眼里,苏民演戏的认真细致令人难忘。朱旭第一次演老头,就是跟苏民学的粘胡子。苏民做事极为规整,总能把用毛线做的胡子撕得特别好,粘得特别好。“其实演戏啊,就是细节特别重要,我从他这儿学到了注意细节。”他说。
作为戏剧教育家的苏民,在不同学生心中的形象各有不同。不变的,是他对话剧和学生真挚的爱。冯远征认为,苏民在话剧上拥有开放的大家风范,擅长接受新鲜事物,早在1986年就开始引进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法展开教学。苏民在教学上非常严厉,很多学生都有点儿怵他,唯独徐帆是个例外。徐帆表示,自己是苏民学生中最淘气的那个,但老师总能包容她。而当青年演员王斑回忆起苏民让自己第一次担任男主角的经历时,声音哽咽了,“当时我才19岁,苏民老师对我说,男主角葛鲁莫夫,要不要试试?然后便像一位父亲一样,微笑着看着我。他的笑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后来我演周萍时,他又用温暖的手拍拍我,表扬我进步很大,会越来越好……”
大家发言结束后,濮存昕对所有人的到来表示了谢意。在他看来,父亲的善始善终在这场追思会上得到了圆满。“下午我就开始排《洋麻将》了,到时候心思就完全过去了。”他的语调低沉,但并不哀婉,而是有一种坚定向上的力量。这力量,来自父亲苏民。如今,他要把这股力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