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涵虚牌楼年内修缮完成(2)

2016-05-26 08:45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将对大木构件进行加固 对斗拱等部位的残损进行修缮 尽可能“不改变文物原状”

80
“涵虚”匾额下方的龙门枋上出现裂缝。

观点

建议公交场站外迁 恢复“世遗”完整性

北青报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涵虚牌楼位于颐和园的园墙外面。然而,在牌楼与东宫门之间,还有一个大型停车场,不少终点站为“颐和园”的公交车停放在那里。围绕涵虚牌楼建成一个环岛,大量公交车和私家车在其周围穿梭。30多年以前,没有用环岛将其隔离的时候,涵虚牌楼正好处于马路中间,过往车辆从牌楼当中通过。

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涵虚牌楼历史上曾多次受到车辆撞击。仅1984年和1985年,两年时间就遭受了5次撞击。于是,在1985年开展了大修工程,同时将车辆通道改在牌楼南北两侧,车辆不再从牌楼中间通行。即便如此,2013年6月,一辆公交车撞伤了颐和园东宫门影壁,造成影壁西北角须弥座以上约2米的砖柱及线枋子向外倾斜。

1998年12月,颐和园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高度评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际上,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颐和园分为核心地带、景观过渡带和缓冲地带三部分。涵虚牌楼正好处于核心地带上,机动车辆在这一区域通行,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为此,颐和园呼吁尽早将东宫门和涵虚牌楼以内区域划为步行游览区,并建议将公交场站外迁,保证东宫门建筑组群的安全,为颐和园的有效保护提供必要空间,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安全优美的游览环境。

内存

建国后曾四次大规模修缮

1952年:照原样油饰整修涵虚牌楼,用马口铁皮包裹戗柱。

1963年:牌楼下架油饰(将牌楼拆解下来,进行油饰彩画,随后再归位)。

1985年5月:牌楼落架大修,更换全部柱子、大小额枋、龙门枋、戗杆等主要大木构件,挑檐桁、正心桁、扶脊木、角梁、斗拱等构件局部更换,其余整修加固后继续使用。更换的承重大木构件均为美松,斗拱、花板等为红松。同时将车辆通道改在牌楼南北两侧,车辆不再从牌楼间通行。

1990年:更换戗杆。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