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岁挑战吉尼斯纪录
“一个晚上把巴赫的这六部作品拉完,几乎没有人这么做。”68岁的郑京和说,“二十年前,有其他小提琴家在一场音乐会中演奏了巴赫全套小提琴无伴奏的作品,那场音乐会我也在场。但我这个年龄还能这么做,可能能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谈到在音乐厅演奏全套巴赫作品的难度,郑京和解释:“这个小提琴作品其实并不是为大的现代音乐厅而写的,而是为室内乐场合或上流社会的客厅这样回响很好的场所写的。这部作品是为巴洛克小提琴创作的,巴洛克时代小提琴和现在的小提琴不一样。我用的这把琴是瓜奈利小提琴,虽然这是一把顶级小提琴,而且这把琴制成的时候巴赫仍健在,但和巴洛克小提琴有区别,它比巴洛克小提琴大。”
演奏巴赫需要最谦逊的承诺
当晚,郑京和演奏的全套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是由六部作品组成,其中有三部组曲和三部奏鸣曲。根据曲目的安排,郑京和在演出中是演一个组曲再演一个奏鸣曲,中间休息两次,在演奏到第三个半场的第一首曲子时,郑京和回到后台,将脚上的鞋子踢掉,直接又上舞台,满满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谈到对巴赫的热爱,郑京和称:“我刚开始演奏巴赫的这部作品是55年前,当时我只有13岁,到现在的每一次演奏,我都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诠释音乐。我认为表演艺术大师有迅速捕捉台下观众信息的天分,我的每一次演绎也根据观众的反应,有很大的即兴成分。”
郑京和称:“演奏这部作品需要力量、激情和最谦虚的承诺。我希望像我呼吸一样,在最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自然地表演这部作品。每个人演绎这部作品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现代小提琴演奏对于每一个演奏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用这把瓜奈利小提琴已经32年了,它的声音其实比巴洛克小提琴更强壮。最后一部E大调的组曲的音乐风格其实受到了维瓦尔第的影响。”
郑京和称:“对于我来说,巴赫的音乐应该更加蜿蜒。整个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作品,对于人类而言是具有‘破坏性’的声音,因为很难从这些音乐中直接发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差别也很大。这不是我第一次完整演奏这部作品,但是第一次在这么大的音乐厅公开演出全套作品。在北京为中国的观众带来一场如此特别的音乐会,我自己也很兴奋。”
不太喜欢性别歧视这个词
提到当今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族”,韩国郑氏三姐弟自然当仁不让,大提琴家郑明和、小提琴家郑京和、指挥家郑明勋姐弟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三人都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还曾以“郑氏三重奏”亮相古典江湖。而郑京和也是家中唯一一位女性音乐家。郑明勋此前在接受访谈时曾说:“实际上,我姐姐郑京和如果是个男人的话,会去当指挥。”
当谈到作为女性音乐家是否会在古典音乐领域受到一些歧视时,郑京和称:“我不太喜欢性别歧视这个词,这个词产生是因为原来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而现在几乎平等了。韩国现在的总统就是女性。现在社会上不是男女之别,而是分工不同。”
但郑京和坦言:“当我刚登台的时候,我确实感到挑战,那时候女演奏家非常少。为了表现出不输给男性,我第一次登台就要求自己必须表现得和男人一样强,我要让声音强到让最后一排的人也能听到。后来,慢慢学会用最温柔的音打动最后一排观众。我觉得现在已经不需要讨论这个事。如今,中国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我在手指受伤后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那里有很多中国学生,并且大多数是女孩,她们琴都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