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分析:
每个人都有一个灰色地带
北青报:说说争议最大的曲筱绡。现实中富家女、富二代自带“贬义”,但剧中“有钱”似乎是她唯一的“缺点”,更多表现的是她的豪爽、仗义、敢作敢当、自由随性甚至努力敬业……这让很多观众不舒服,也是你们被批评“三观不正”的最主要证据。比如她说樊胜美,“我有钱,我还喜欢钱,这是努力;你没钱,你还喜欢钱,这是虚荣。我有钱,我还又闹又作,这是真性情;你没钱,你还大大咧咧,这是愚蠢没救。我有钱,我还当三,这是竞争上岗各凭本事;你没钱,你还要找条件好的,这是捞女”……
侯鸿亮:这一季曲筱绡确实顺风顺水,但第二季会遇到巨大困境。现在很多争议就因为她是富家女,如果我们把她当成反派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但我恰恰不能把这个人当成反派,她一定有特别积极的、让我们特别向往的一面。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两面性。这个样子的曲筱绡才是现实当中的人。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很多灰色。《欢乐颂》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个灰色地带。
北青报:你觉得樊胜美是捞女吗?
侯鸿亮:她的内心里对这个一定是特别排斥,但是她的某些行为又不得不让大家这样去想她。我没有办法定义她是与不是,我们只是想把她们的困境展示出来。
北青报:五个女孩您最偏爱谁?
侯鸿亮:邱莹莹——终于还是说出来了。她和曲筱绡的差异是两个极端:邱莹莹是拎不清的;而曲筱绡就是太现实太拎得清了,她不但功利,头脑还清醒,知道自己的优势弱势是什么,还肯学习,这个人真的挺恐怖。每个人都会有拎不清的时候,但邱莹莹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无知者无畏,对工作生活永远保持热情。你我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历程,我们现在丢掉的就是她身上这种宝贵的东西。
题材突破:
《欢乐颂》比《琅琊榜》的现代价值更大
北青报:《欢乐颂》开播前并不被看好,如今却成为又一个“现象级”,它对都市剧创作最大的突破意义在哪里?
侯鸿亮:《琅琊榜》在很多人心目里高高在上,其实《欢乐颂》的现代价值真的更大一些……很多人对这个戏创作方法是不认同的,认为违背了创作规律。我认为规律要尊重,但是规则要打破。很多项目为什么做不好,我觉得是固有思维僵化、没有创新。但创新要费很大的劲儿。
北青报:您还是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作品才有底气做这件事情,大多数公司只求能在市场上生存也是无奈。
侯鸿亮:对,我自己也知道,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前些年我在体制内的时候没有生存压力,都拍一些自己想拍的。出来以后我觉得命太好了,两部戏播完又有空间了。其实没有空间我还会这样去做,希望每部戏没有重复自己。
商业模式:
分三季拍摄使利益最大化
北青报:看过去的作品,大家会调侃您的团队不会拍女人戏,不会拍恋爱戏。这些都是开个玩笑。这次正面对撞都市女性题材,有没有发现确实存在不了解女性这块“短板”?
侯鸿亮:我的确把这个话当玩笑,我认为拍得自己特别感动的爱情戏就是《父母爱情》,相反对小白文(多指情节简单、内容浅白的网络小说)、霸道总裁那种爱情还是有点排斥。做《欢乐颂》这种都市生活剧,最难是度的把握,把握好了创作者有一些观念可以传递给观众,把握不好就可能会给观众带去负面心理。幸好要做三季,接下来在一些度上会更谨慎一些。
北青报:一“谨慎”怕戏该不好看了。
侯鸿亮:我们还会按照本来的想法走,但也必须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当然肯定不是脑残观众的想法,而是很多特别有鉴赏力的观众。我想如果真能引起现实当中民众自发的讨论,市场一定不会差。一味考虑这个风险那个风险,光去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少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成功的。
北青报:刚才提到《欢乐颂》本身创作方式就违逆当下主流创作意识,您已经在冒险了,为什么还要连做三季?美剧大部分到第三季也下滑严重。为什么要冒双重风险?
侯鸿亮:其实恰恰是用三季这种方式能解决商业上的问题,第一季把品牌创立起来,第二季、第三季的时候利益会最大化。当时想的是《琅琊榜》做成一个古装品牌,《欢乐颂》做成一个当代都市剧品牌。《琅琊榜》是做第一部的过程当中计划第二季,《欢乐颂》是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三季的目标。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假如一次用80集到100集篇幅把它拍完,风险太大了,所以最后决定分三季拍,9月15日开拍第二季。其实我并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我在播出之前都把演员的合约都签完了。我现在不上,别人都要上第二季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