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一曲“梨花颂”刚刚送走梅派旗手梅葆玖,一曲“春秋亭”的呜咽悲啼里,梨园界又惜别程派大师李世济。5月8日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梅派和程派是京剧旦角最重要,也是当下最有生命力的两大流派,但仅仅十几天的时间里两大流派先后痛失扛旗巨擘,让这个春天的梨园显得格外苍凉,满园芳菲黯然失色。
李世济晚年照
从艺
憾未拜师,“票友”执程派牛耳
83岁的李世济,与京剧结缘已有七十多年,漫长的艺术生涯,堪称传奇。
出生于上海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她,5岁便开始接触戏曲,12岁时在一个偶然场合,遇到了程砚秋。当时有人说她“长得跟程大师很像,何不认作干女儿”,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却没想到被大师当了真。第二天程先生就专程带着礼物来到了李世济上海的家,拜访了她的父母,并收李世济为义女,李世济随后开始学习程派。
程砚秋大师非常喜欢李世济,却不愿意让她正式出道唱戏,也不肯收她为徒,因为害怕像染缸一样的戏班子毁了她。虽然程先生态度很坚决,但是李世济也一样坚决,“您给我请了那么多的好老师,我学了那么多本事,您却不让演,这根本不可能。而且我立志已定,不能改变!”后来,只要说到这个问题,他们的谈话就无法继续。
但李世济比程砚秋想象得更为执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她毅然决然地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班,赴各地巡回演出。1954年至1955年间,她又受到梅兰芳的青睐,获后者亲授《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名剧。1956年进入北京京剧团,她与马连良、裘盛戎等名家同台唱戏,更是博采众长,并进一步领会了程派的精粹,使她的技艺日益精进,很快就获得了“小程砚秋”的美称,被认为是执程派牛耳者。虽然周围都是大师,但她依然在这段时间里创排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陈三两爬堂》。
“文革”之后,恢复排演传统戏,李世济以一出《锁麟囊》重新登台演出,惊艳了众多观众,也让程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崛起。
后来再回顾自己当年弃医从戏的经历,看到当年的大学同学在医学界卓有成绩,李世济对自己的选择依然无怨无悔。她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最终也未能拜程砚秋为师,先生就去世了。
1957年,程砚秋作为评委、李世济作为选手前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前,周总理曾允诺等回来后一定为他们举办拜师仪式。不料后来程砚秋先生突然离世,拜师仪式也未能举行。一辈子没有正式拜师的李世济,有时候也会笑称自己是“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