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因为“替小三洗白”遭遇三观不正的批评,但无论从豆瓣评分还是票房成绩来看,三年前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无疑是近几年国产爱情片中的佼佼者。更何况,所谓的三观不正,在我看来确实有些牵强。如果非要把电影当成品德教科书来看,那影史上有太多经典电影简直就是在教唆观众犯罪啊。
话题扯远了。如今再回想《北京遇上西雅图》,确实算不上多么惊艳,但流畅而不老套的故事,自然而不做作的表演,再加上赴美生子这一接地气的题材,确实在国产爱情片中让人眼前一亮。这也直接催生了三年后的这部续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在IP大热的今天,三年才出一部续集可算是慢工出细活了,足见主创对续集的慎重态度。但抱着这种期待走进影院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事实上,这一次除了汤唯和吴秀波没换,整个故事都和上一部没有任何关系,《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个片名从原本对好莱坞浪漫爱情经典的致敬彻底沦落为对票房赤裸裸的致敬。
抛开这拗口的片名不谈,导演兼编剧薛晓路这次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要写一段两人不见面的爱情。于是,汤唯饰演的姣爷被设定为15岁随父亲移民至澳门的赌场公关,而吴秀波饰演的Daniel则是洛杉矶的房地产经纪人,两人由一本名叫《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牵连在一起,展开一段书信传情的浪漫心灵恋爱。
因为互不见面,编剧不得不用两人各自的经历构建起电影的骨架,姣爷是和父亲的前女友相依为命的孤独灵魂,面对爱情一次次飞蛾投火却屡屡遇人不淑;Daniel则因为童年创伤缺少安全感,生活中为赚钱不择手段,对爱情则是可做不可谈。这样的人物设定可以说是戏剧化到了极致,你几乎可以预见,编剧已经布好了局,要用130分钟的时间完成两个接近病态人物的心灵成长,让两颗孤独的灵魂终能相互取暖。
果不其然,在六段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中,一封封追问爱情乃至拷问人生的信件飞越大洋两岸,带着鸡汤式的金句甚至是文艺的古典诗词,一点点叩开了彼此的心扉。直到最终两人穿越大半个地球在异国相遇,一个拥抱恰到好处地让你落下泪来。
怎么,这么复杂而纠结的人生,这么浪漫而古典的爱情,还有好不容易才成就的大团圆结局,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是的,就差那一点点真诚,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精巧的故事,而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那种让人心动的,才叫爱情。
好多观众都落泪了,但不是为男女主角,而是为片中Daniel遇到的那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白头到老、相濡以沫,又不乏斗嘴吵架,在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中彼此关怀和依靠,这才是人们最向往的那种爱情。而当配角的光彩远远胜于主角时,你已经很难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剧本。
翻出三年前薛晓路的采访,她曾说过,自己写《北京遇上西雅图》是源自自己朋友赴美生子的一段真实经历。而这一次呢?很显然,是为完成续集这个任务。这恐怕已经解释了一切,没有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做基础,失去了创作的初心,再浪漫的爱情都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再有哲理的金句格言也最终成了做作和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