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个春天是令人讨厌的,因为它带走了太多可爱可敬的人。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京剧《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其实,也唱尽了梅葆玖的一生。
昨天(5月3日)上午10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梅先生的戏迷,戏校的学生,都来了。长安大戏院40位员工手持白色菊花,在长安街边列队送行,因为梅家父子生前,经常来这里演出。谭元寿、尚长荣、钮骠、濮存昕、郭小男、于魁智、迟小秋、六小龄童、田连元、王庆祥、雷恪生、李金斗、余少群等艺术界人士,也赶到现场,送别梅先生最后一程。
昨天,怀抱梅先生遗像的,是他的侄孙——梅葆玖长兄梅葆琛的孙子梅玮,他也是梅氏家族第五代从事戏曲事业的唯一后人。胡文阁、李胜素、董圆圆等梅派弟子,跪地,落泪,送别师傅。
梅先生安眠在白玫瑰丛中,安详,宁静。
站在人群中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张一帆,想到了前些天朋友圈里有人转发的一个标题:梅葆玖(1934~2016)。
“葆玖先生与家人团聚了,可以跟父亲,甚至可以跟素未谋面的伯祖父、曾祖父讨教昆曲和京剧艺术了,但自私如我,仍不愿看到葆玖先生名字后面的括号中居然从此多了一组数字,仍希望葆玖先生能无限期推迟这一与亲人团聚的时刻。今天跟我一般自私的人,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从追悼会现场回来的他,平静了许久,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六小龄童也来了。“葆玖先生是我艺术上的老师,可以说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我们两家交往很深。早年梅先生一直关注我父亲的艺术,去年央视做过一期老艺术家的节目,梅先生专门写来一封信,非常受感动。这么突然去世,我们非常悲痛。”下午,他对记者这样说。
“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专程从上海赶来。尚家与梅家是世交,尚长荣喊梅葆玖“梅大舅”。最后一次送别,尚长荣吟道:“梅韵飘香,响誉寰宇,玖兄风范,永留人间。”
早早来到告别现场的《大唐贵妃》导演郭小男说,今年11月15日、16日,这部梅先生最喜欢的新编作品,将在保利剧院再度公演。“我们已经将《大唐贵妃》从5月到12月的具体步骤全部对接好,剩下来,就是秉承着对两代梅派艺术家的缅怀,做好这件事情,责无旁贷。”
昨天,北京春天的柳絮,依然扰人,但是,什么是如沐春风,跟梅葆玖交往过的人,都会说,梅先生,是也。《大唐贵妃》的编剧翁思再告诉记者,他从来没见过梅先生和别人争吵、红脸,“即使要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也只说半句,以下的话要对方自己去悟。”
所以,张一帆发现,昨天前来告别的梅氏亲人、弟子、同行虽然多,但在整个告别人群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为更多的人,是与梅先生素不相识的戏迷、观众,“这是梅氏家族100多年来四代人积累的人缘(梅兰芳先生去世已55年),什么叫永远活在人民心里,我算是又有新的体会了。”
这,也是梅派艺术,对于京剧,对于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