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郑小瑛挥棒风采依旧 有音乐生命就有活力(2)

2016-04-27 14:3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87岁郑小瑛挥棒风采依旧

庆幸自己没有受到性别歧视

尽管从职业要求上看,指挥并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指挥水平如何是因人而异,而不是因性别而异,但是这么多年郑小瑛怎么都绕不开“女指挥家”这个身份。对于女性身份,郑小瑛一开始并没有特别的意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她到美国访问拜访了一位高龄的女指挥家。“她的性格非常直爽,她问我中国是否歧视女指挥家,我说我是我们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她只说了四个字,‘你很幸运’。过几年她去世了,我收到朋友从费城寄来的报纸,上面是一篇悼念她的文章,题目是‘一个没有被认识的天才’,大意是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指挥家,如果她是男性,她应该享誉世界,我这才知道她当时为什么那么委屈。”

郑小瑛当年在哈佛大学讲座,下面有人问,“你是怎么战胜那些男人的?”郑小瑛回答得很从容,“我没有个人奋斗史,我的工作和前途都是领导安排的,领导看到我有才能,交给我的任务能很好地完成,信得过,于是有机会深造就叫我去,学习成绩优秀就委以重任,仅此而已。”

郑小瑛很庆幸在她成长的年代没有遭遇性别歧视,“我确实很幸运,当我有机会走出国门,了解到世界上有一批非常有才华的女性指挥家,但是她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我国也有一些女指挥在二线非常活跃,在交响乐团在歌剧院做着打底的工作,承担很重要的排练工作,但没有更多机会让人们认识。不过近10年来有了明显变化,已有一批年轻有才华的女指挥频频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也包括在多个国际乐团中担任音乐总监的我国女指挥家张弦。”

有音乐生命就有活力

在与音乐有关的职业里,指挥是最长寿的,郑小瑛把这归功于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平衡,“指挥是舵手,一艘船在大海上起伏,航线稍有偏离,舵手就要发现并马上调整过来,这也是很幸福的事情,航船往前走了,你也可以享受这份成功。”

2013年,郑小瑛离开了厦门爱乐,很多年不锻炼,也没有时间关心一下自己的她终于“自由”了,她开始每天走一点路,她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有音乐就有活力。

就在2014年郑小瑛又做了一次手术,现在依然吃药并定期接受治疗,但她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不要太看重这个事情,不要恐惧,以至于害怕到自己提前死掉,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我已经很幸运了,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病来得太早了,有些事情还没做完,那怎么办呢?那就赶快做呗!”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