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继承者们》北京上演 林奕华:用新瓶装旧酒

2016-04-25 08:19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北京上演

上周末,香港戏剧导演林奕华的新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一次,林奕华在拆解与重塑古典故事的基础上,又采用了音乐剧的演出形式,这让他的老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为什么林奕华此次会选择做音乐剧?他又是如何来驾驭音乐剧创作的?林奕华认为,音乐剧创作是新瓶装旧酒。

3

亲自为十八首歌填词

“林奕华从话剧语言过渡到歌词,再从流行音乐歌词过渡到台词。主人公不断追问‘我是谁?’对‘我是谁’的追问贯穿了《梁祝的继承者们》。每回看林奕华的戏,我都任自己被作品摆布,他的作品,有娱乐性也注重对观众心灵感受的探索。据说《梁祝》五月还要在台北演,我还要去台北看!”

这段话是著名歌词创作者姚谦在自己的微博上点评《梁祝的继承者们》的,可见他对此剧的喜欢。

林奕华此次为剧中十八首歌曲填词,比如歌曲《马文才》《暗恋》《美术馆》《自画像》《十八相送》等。林奕华的填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却又韵味十足;这些歌词,像是从林奕华生发出的,天然去雕饰。“我喜欢纯真,我喜欢善良。我喜欢完善自己的过程。”林奕华如此解释这些歌词的“来历”。

流行歌曲能拉近观众

林奕华此次为什么要做音乐剧?他的舞台剧作品不是一直很受观众欢迎吗?他为何要挑战如此高难度的创作?

在林奕华看来,音乐剧这个名词是“旧酒”,创作一部音乐剧是制造新酒瓶的过程。流行歌曲之于音乐剧,是拉近剧目和观众距离的法宝。

林奕华说:“K歌杀人不见血,作曲家肯定是熟谙古典音乐的黄金定律。”流行歌曲能令音乐剧更有力量。林奕华举了音乐剧《妈妈咪呀》的例子,因为该剧的音乐引用了知名乐队ABBA的歌曲。“观众明知道酒是旧的,可瓶子是新的。”如此一来,观众便不会担心和原作生分,自然也愿意走进剧场了。“音乐剧,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就是情怀剧。”林奕华说。歌曲为音乐剧带来情怀,情怀引观众入场,引观众共鸣。

“心灵导师”林奕华

在京上演的《梁祝的继承者们》,令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香港戏剧导演林奕华日益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从他第一部来京上演的舞台剧《半生缘》算起,内地观众与他结识已有十年之久。

充斥强大精神吸引力

这十年,他从一个偶尔来内地交流演出的香港导演转变为内地观众的“心灵导师”。林奕华已经在内地的剧场中拥有着其他导演可望而不可即的力量。他赢得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和认可,他仿佛是观众的心灵导师,他的作品则有着宗教一般强大的精神吸引力。

初次见林奕华是在香港葵青剧院的后台,彼时这位面貌英俊,气质清冽的导演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一群女记者。现在想想,那一面,仿佛是看到小王子从童话书里跳了出来。但直到前年,在我和林导演相识八年之后,在我们进行过很多次采访和闲谈之后,我方才知晓他的生活状态:月收入不到一万港币,借居友人之屋;他说,活到这把年纪感觉很多东西都不需要了,甚至是人人都喜欢收藏的碟片,甚至是书。我想起这些年,从不曾见他穿过名牌,他总是打扮得朴素清爽,如同在校学生。

我算不上林奕华狂热的粉丝,职业习惯令我总是喜欢对舞台作品“冷眼旁观”。

我理解他和他的作品,也理解那些追随他的观众。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