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 毕加索的画在三角区(2)

2016-03-29 11:16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信报记者带你去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

53

镇馆之宝

站在《格尔尼卡》前,震撼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最有名的展品是毕加索最伟大的作品《格尔尼卡》,这件展品位于艺术中心的三楼,大部分人只为了一幅画来,因此这幅画作前总是令人有拥挤感。

在图书、明信片和报纸杂志中,《格尔尼卡》频繁现身,这幅画不仅代表了毕加索的最高艺术造诣,也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大多数参观者对这幅作品的样貌早已烂熟于心:从屋顶坠落的妇女、怀抱孩子的母亲、士兵的尸体、嘶叫的马和牛,这一切都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但即使是对画作最为熟悉的人,站在《格尔尼卡》的真迹面前仍然会为之深感震撼。

55

比想象中“体形”大很多

《格尔尼卡》原作高3.39米,长7.76米,比人们想象中的“体形”大出很多。

画作右边是一位从着火的屋顶坠落的妇女,她高举双臂,仿佛要抓住什么救命稻草,她的脸因痛苦而变形;在她的左侧,一个女人从窗口探出头来,她手举明灯,手臂一直伸到画面中心;在她窗下,另一个女人冲向画面中心,她面露惊恐,身体几乎匍匐在地,眼睛却望向灯火;画面中心,一匹身体变形的马在仰天嘶鸣,马蹄下躺着一位面目扭曲的死去的士兵,他的手中握着断刃,断刃上方则是一朵被践踏过的鲜花;在画左边,年轻的母亲怀着死去的孩子望向天空,在她身旁是同样表情痛楚的公牛。

《格尔尼卡》画面充满着恐惧、愤怒和悲伤,但画作中手举灯火的女人却宛若自由女神,在巨大的灾难中带给人以希望。画作的构图看似凌乱,实则非常严谨:画面中心的亮色区域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一边则将画作等分,三角形的两边渐入黑暗。

站在《格尔尼卡》前的参观者默默无言,这幅平日里较为熟悉的画作此时却令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哀痛。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为人熟知,却依然令参观者久久伫立,仿佛这是一幅闻所未闻的杰作。

54

用“格尔尼卡”控诉战争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重镇。1937年4月26日,小镇遭到了德国空军的轰炸,大量西班牙平民在轰炸中伤亡。毕加索为此悲愤不已,创作了《格尔尼卡》,控诉法西斯给无辜平民带来的灾难。

在二战中,德军入侵法国。大批德军官兵前往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参观毕加索的作品。一天,毕加索站在博物馆的门口,给到访的德军官兵每人送上了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画,这是他对法西斯战争无言的控诉。

《格尔尼卡》几经辗转方才落户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西班牙佛朗哥政府不愿接收《格尔尼卡》,这幅画作在创作完成后于纽约现代美术馆展览。1981年《格尔尼卡》回到西班牙,在毕加索曾经担任过馆长的、西班牙最著名的美术馆普拉多美术馆展出;1993年,《格尔尼卡》转由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收藏,成为该艺术中心的镇馆之宝。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菲